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當前國家提倡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香港不僅屬於內循環,更站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界處。文化和文化產業也要有雙循環的格局,特別是在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用軟性文化媒介,對外輻射講好中國故事,更好塑造中國形象。香港作為窗口也可以把國際的文化藝術帶入內地,形成多元創意的文化環境。
香港擁有非常好的人才和軟件優勢,特區政府及相關機構更應創造條件讓他們有更好發揮空間,以政策、機制鼓勵文化發展,推廣好的人才和作品,連結不同界別,將文化的“餅”做大。比如電影界如何發掘好的文學作品打造影視作品,又如古典音樂、高雅藝術如何與潮流、設計碰撞,藝術如何結合科技、產業等。
做好文化使命 講好中國故事
全國政協委員、英皇電影副主席楊政龍
我個人對電影的情懷就是很喜歡歷史,也很喜歡大場面、軍事等等,也覺得自己很有使命,要好好講好中國的歷史,講好中國故事。
所以過去10年,我們也透過港式的經驗結合內地文化的策略去放大在影視行業裡面的題材,從10多年前開始建國三部曲,到今年的一些比如《志願軍》、《懸崖之上》、《長津湖》、《流浪地球》都是我們和中影合作發行的,裡面最重要就是弘揚中華文化自信。比如《流浪地球》雖然是一個科幻片,也是一個講述我們中國如何拯救地球,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這麼重要的概念。
講到機遇,香港在粵港澳大灣區承擔文化復興的使命,助力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我覺得在座的文化工作者都有一個很重要的角色。作為我們文化工作者,我們要懂得去打廣告,懂得去說好中國故事、香港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