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網評: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大有可為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江偉
近日,湖南益陽的清溪村以文學賦能鄉村振興的做法引發廣泛關注。這個因60多年前周立波長篇小說《山鄉巨變》而蜚聲文壇的小村莊,今天再次以“新山鄉巨變”受到各界的好評和點贊。這裡不僅環境優美,小溪潺潺、荷葉田田、阡陌交通、村舍儼然,而且村民精神富足,書香四溢的清溪書屋、具有歷史韵味的周立波故居、典籍匯聚的中國當代作家簽名版圖書珍藏館、遍布村莊角落的文學標識,共同構成村裡的公共文化空間,各種豐富多彩的文學活動接連開展,對文學的崇尚與熱愛已蔚然成風,村民的道德修養和審美水平不斷提升。
鄉村一直是文學創作的重要場域和母題。沈從文的“邊城”、趙樹理的“三裡灣”、孫犁的“荷花澱”、柳青的“蛤蟆灘”、路遙的“雙水村”等,作家創造出來的一個個村莊地標,不斷豐富了人們關於鄉村的想象和認識。在今天,這些村莊不僅是記憶中的風景,也是人們回溯來路、安放鄉愁的精神家園,其由經典作品賦予的文學光環和資源,也為鄉村振興帶來全新空間。在清溪村,文學幫助村裡找到了鄉村振興的新路徑,賦予其發展新動能。這也顯示出文學助力鄉村振興的獨特價值與廣闊可能。
在清溪村,文學的種子已生根發芽,悄然塑造著村民的氣質,改變著村裡的風尚。借助作家書屋,清溪村人在家門口暢讀經典作品,領略文學之美;在文學活動中,村民與更多作家交流思想,追求心靈的自由和舒展。正如村民所感慨的:“名人傳記看多了之後,很少有以前擰巴焦慮的感覺了。現在一兩天不看書,就覺得缺少點什麼。”濃厚的文化氛圍也吸引著不少年輕人從大城市返回鄉村,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為家鄉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文化自信和歸屬感顯著增強。
其實,與清溪村相似,這兩年頻頻出圈的貴州黔東南州台盤鄉“村BA”,以籃球賽事把鄉村和村民納入了一個“文化磁場”之中。村裡組成籃球隊、村民成為啦啦隊、村際打起友誼賽,村民在深度沉浸的賽事體驗中、在為本村選手加油呐喊中,與本土本村產生更牢固的情感聯結。樹高千尺,根深沃土。這些事例充分說明,衹有文化的土壤豐厚,村民才能更好地扎根其上,才能對故土故園產生更深沉的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