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製造業的自力更生、本地技術實力和成本效益,在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被稱為中國出口“新三樣”),中國的產能已經超越了美國和歐洲國家。根據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2023年中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板和鋰電池的出口總額1.06萬億元,同比增長29%。憑借物美價廉的產品和獨具特色的功能與性能,去年中國電動汽車出口量猛增77.6%,總數超過120萬輛,占據了全球3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過去幾年,中國頂級電動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的銷量不斷攀升,到2023年已超過300萬輛,超過美國電動汽車巨頭特斯拉,後者去年的銷量約為180萬輛。美國與其指責中國電動汽車生產的高效率和高質量,竪立更多保護主義貿易壁壘,不如研究如何提高本國電動汽車產業的效率,以應對快速發展的全球市場的激烈競爭。
與此同時,中國在低碳和綠色製造業、加快減少碳排放方面也作出了貢獻──這對於緩解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問題而言,極為重要。過去,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曾指責中國的低端製造業產生污染,現在又對中國生產電動汽車和太陽能電池板提出不公的質疑,實在是赤裸裸的雙重標準。
隨著世界進入低碳和綠色經濟時代,中國出口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將進一步加快可再生能源產品在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和“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的普及,為更多國家提供可再生能源。中國已經制定了具體計劃,通過增加非化石能源消耗和減少碳排放,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並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中國在綠色製造方面的優勢是全世界應對氣候變化的福音。
另外,《經濟學人》的文章對中國新質生產力存在誤解。該政策旨在實現技術進步和突破,推動產業轉型,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及開拓新商業模式的基本要素。西方一些政客對新質生產力持懷疑態度,希望看到中國經濟倒退,這與全體中國人民的願望和世界潮流背道而馳。在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的當下,中央政府必須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出發,以國家為主導,出台有利政策,支持技術創新,不斷提高國內製造業和工業部門的競爭力。
打著維護國安幌子遏制中國
美國政府最近提出的貿易政策搖擺不定,反觀中國一直堅持自由市場原則和自由貿易,開放外商投資。幾十年前,製造業稱霸世界的美國曾大力鼓吹自由貿易。如今,美國製造業在全球市場顯現出落後跡象,美國政府就打著維護國家安全的幌子,對中國發動了不公平的貿易戰和科技戰。為了遏制中國的發展,美國政府置自由貿易政策於不顧,道義何在?
中國一直努力通過發展製造業和技術突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追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帶動世界經濟增長,並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目標。中國製造業的進步和經濟增長對世界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害,新一輪的“中國威脅論”也必然像過去一樣,不攻自破。
北京市政協委員、一國兩制青年論壇創辦人兼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