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是“無國界記者”,還是“無國界打手”?
http://www.CRNTT.com   2024-04-12 11:02:38


 
  雖然“無國界記者”起家於1985年的法國,徒具“無國界”之名,多年來卻一直不乏爭議。早於2005年,有記者就揭發“無國界記者”原來一直收受美國中情局的資助,因此不斷充當打手針對美國的敵對國家。當時“無國界記者”也承認了有關指控,表示自2005年起接受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每年3.5萬歐元資助,而眾所周知,美國國家民主基金會不只主要資金來自美國新聞署,也是中情局的“白手套”。

  至2006年,“無國界記者”再度被踢爆發表所謂的“人權報告”前,都要先經過美國政府的指引和審核。有法國參議員批評“無國界記者”長期收受美國右派資金,只“關心美國討厭的國家”,卻對歐美國家的新聞自由“不屑一顧”。“無國界記者”作為美國“打手組織”的本質,可謂暴露無遺。

  黎智英法律團隊有其成員

  更耐人尋味的是,一直自稱是黎智英國際法律團隊成員的英國大律師Caoilfhionn Gallagher,2022年亦被揭發原來是“無國界記者”的英國諮詢委員,這些千絲萬縷的關係,不得不令人猜疑隱藏在背後的巨大黑幕。

  猶為諷刺的是,“無國界記者”一直被質疑擔任其“打手”的美國,本身在驅逐、拒絕他國記者入境方面可謂數不勝數。去年美國紐約舉行聯合國安理會會議,美國卻拒絕向俄羅斯代表團的隨行記者發放簽證,間接阻止俄羅斯媒體現場報導俄國外長拉夫羅夫在安理會的工作。事後美國國務院也從未向拒簽一事以及其原因作過任何解釋。再說久遠一點的例子,2020年3月,美國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宣布將中國媒體駐美人數上限由160人大減至100人,直接驅逐了60名中國記者;2016年,英國廣播公司(BBC)一名記者因擁有伊朗國籍,被美國拒絕入境。

  用“無國界記者”的標準,在過去十年間,美國光是驅逐、拒絕他國記者入境的例子,少說也有數十宗,但神奇的是從未見“無國界記者”公開批評過美國新聞自由遭到嚴重侵蝕,或將之定性為一個“危險國家”。這反映的莫不是一種“員工”和“老闆”的關係?

  “無國界記者”多年來憑藉著“無國界”的名號,以及調查方法不明的“世界新聞自由指數”,肆意批評其他國家或地區的新聞自由狀況,背後還有一大堆可疑的錢銀交易,究竟認受性有多大,相信公眾自有定論。相反,目前在香港特區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註冊的本地、內地和海外傳媒機構共有213家,數量自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不斷上升,光是這個數字,足以說明香港傳媒環境蓬勃依然。“無國界記者”口中所謂“危險”,難道不是其心虛的表現嗎?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