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考古新聲”揭示中華文明傳承密碼
http://www.CRNTT.com   2024-04-19 10:34:55


 
  近年來,多種學科知識、先進科技手段與考古研究實踐深度融合,使研究者能夠從同樣的文物上捕捉到更多痕跡,提取出以前難以獲得的海量信息,為建設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研究員張治國介紹,在武王墩一號墓的發掘過程中,考古人員通過搭建低氧考古實驗室,為大量有機質文物提供了安全穩定的臨時保存場所。

  除傳統的文字和影像記錄外,考古隊員還採用數字化掃描、測繪等手段對發掘區進行現場空間信息實時采集,對墓葬封土、填土及木椁各層均建立了高精度三維數字模型,同時通過紅外成像技術提取椁蓋板上的墨書文字近千個,揭示了重要的墓葬營造信息。

  放眼全國,科技賦能考古研究漸成風尚。南海西北陸坡一號、二號沉船遺址考古,以深海科技和水下考古的融合,完善了海上絲綢之路南海段航線的歷史鏈條,也推動了深海技術發展;河南鄭州商都書院街墓地開展了環境考古和玉器、金器、青銅器檢測分析等,並進行骨同位素、骨骼疾病等研究,為深入瞭解商文明提供了重要學術支撐……

  隨著越來越多考古發現持續湧現,中國各地各部門加大對考古事業的支持力度,積極打造文物主題游等,讓更多人領略到中華文明的燦爛輝煌。

  良渚文化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玉架山考古遺址公園被打造成綜合生態復原、公眾科普、公共考古等功能的城市文化公園,沿城垣兩邊而建的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成為河南新鄭的城市標誌,萬壽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集遺址展示、科普教育、學術研究和生態旅遊於一體……考古遺產正煥發歷久彌新的光彩。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