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隨著氣溫回升,蚊子又將出現在大家面前。蚊媒傳染病是最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傳染病之一,如何更好地防控蚊媒病毒感染?
記者19日從清華大學獲悉,該校基礎醫學院程功教授團隊聯合雲南省畜牧獸醫科學院、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等團隊在中國雲南省發現一種能決定蚊蟲對病毒易感性的關鍵環境共生菌,通過在雲南省西雙版納州的現場干預實驗,研究人員證明該共生菌環境干預可有效阻斷疫區蚊蟲攜帶和傳播病毒。研究成果為重要蚊媒傳染病防控提供了全新的解決方案。上述成果於4月19日發表於《科學》雜誌。
阻斷蚊媒病毒急需成本低廉且環境友好的防控策略
以登革熱和寨卡熱這兩種最具代表性的蚊媒傳染病為例,登革熱在全球100多個國家感染流行,每年引發多達3.9億人感染、50萬至100萬人入院治療;寨卡病毒導致2015年至2017年在太平洋島嶼和南美洲突然暴發大規模疫情,不到一年時間內出現了超過22.3萬例寨卡確診病例,數千例新生兒小頭畸形病例,被國際衛生組織宣布為國際關注的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迄今為止,國際上尚無可用於臨床預防和治療蚊媒病毒性傳染病的疫苗和特效藥物。大量使用殺蚊劑,可能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導致其他有益昆蟲死亡,蚊蟲快速進化出耐藥性後更加猖獗。”程功表示,當下,人們迫切需要成本低廉且環境友好的防控策略來阻斷蚊媒病毒的廣泛傳播。
在自然界中尋找調控蚊蟲腸道的共生菌
自然界中,蚊媒病毒主要通過“宿主-蚊蟲”傳播。蚊蟲叮咬感染者從感染者體內吸食帶有病毒的血液,隨後病毒感染蚊蟲腸道細胞並擴散入體內使蚊蟲攜帶傳播病毒。因此,蚊蟲的腸道組織是病毒首先感染的組織器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