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價值和實踐成就
http://www.CRNTT.com   2024-05-01 17:56:28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共同體的演進經歷了這樣一個歷史過程:前資本主義階段,人類社會形態以血緣、親屬關係為紐帶,構成一種“自然的共同體”。進入資本主義階段後,人類社會形成“虛幻的共同體”,人的個體有能力進行生產和交換,看似獲得自由,實則開始從依賴共同體轉變為依賴於以財產或貨幣形式存在的“物”。“虛幻的共同體”不能真正代表絕大多數人民的實際利益,未來必定被“真正的共同體”取代,每個人終將成為自身的主宰,是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並自由自覺地從事生產生活的人,每一個自由發展的人以個體身份參與聯合,並在聯合中真正獲得自由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新的時代條件下對馬克思主義“共同體”理論的創新與發展,開創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新天地新境界。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如“協和萬邦”“萬國咸寧”的世界觀、天下觀,“以和為貴”“和合共生”的價值觀、文明觀,“天下為公”“義利並舉”的道義觀、利益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態觀、自然觀。

  “協和萬邦”“萬國咸寧”的當代內涵意味著平等相待、和平合作。習近平主席2013年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八次峰會第一階段會議上就指出,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利益,在尋求自身發展時兼顧別國發展。讓每個國家發展都能同其他國家增長形成聯動效應,相互帶來正面而非負面的外溢效應。[15]

  “以和為貴”“和合共生”意味著彼此尊重,美美與共。正如《中庸》所說:“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國始終主張以平和的態度看待不同文明和國家的差異,以包容的心胸理解不同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的差別,“萬物並育”“道並行”的當代詮釋,就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強調的,尊重文明多樣性,尊重各國人民自主決定本國發展道路的權利。

  “天下為公”“義利並舉”奠定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追求公平正義、互利共贏的思想底色。習近平主席2015年在第七十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的講話中,全面闡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核心思想內涵時指出:“我們要在國際和區域層面建設全球夥伴關係,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與國交往新路。大國之間相處,要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大國與小國相處,要平等相待,踐行正確義利觀,義利相兼,義重於利。”[16]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蘊含著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系統思想,體現了中華文明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與追求。習近平主席多次強調,自然是生命之母,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解決好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