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北京來論:台灣經濟風險正不斷累積
http://www.CRNTT.com   2024-05-07 00:10:06


 
  二、“台獨”經濟策略加大島內產業失衡

  民進黨當局重新執政後,從推進“台獨”路線出發,先後提出所謂推動“經濟發展新模式”“新南向政策”,重點發展“5+2創新產業”“六大戰略性產業”等,目的是降低對大陸經濟依賴,重構“脫中入美”的關鍵供應鏈、產業鏈。近期,賴清德又將“經濟安全”作為“和平保台”“四大支柱”之一,提出發展“五大信賴產業”,力圖構建與“以武拒統”相適應的經濟產業體系。這種“台獨”意識優先的經濟發展策略,加大台灣產業發展失衡,帶來新的經濟社會問題。

  台灣產業發展失衡加劇。民進黨當局為提升半導體等優勢產業的地緣政治價值,大力推動島內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加上新一輪產業技術革命對先進制程芯片需求迅速擴大,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在島內產業發展中一枝獨秀,產業發展失衡加劇。從台灣製造業結構看,2019-2023年按四大類產業劃分,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32.8%上升至37.5%,同期金屬機電、化學工業和民生工業比重則趨於下降。從投資看,2018-2022年以芯片為主的電子零組件產業固定投資增長一倍多,占製造業固定投資比重由60.9%上升至72.1%。從主要出口產品金額及結構看,以芯片為主的電子零組件產品出口比重由2019年34.2%提升至2023年的41.3%,加計資通與視聽產品出口合計占總出口半數以上。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看,2020年和2021年電子信息產業對GDP增長貢獻率分別高達81.1%、57.0%。台灣產業結構不平衡加劇並加快向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傾斜,在土地、人才、水電等方面對其他產業形成擠壓,增加了島內各界對過度依賴單一產業的擔憂。尤其在美西方著眼於地緣政治考慮加快分散對台灣半導體等產業依賴情況下, 若島內半導體等優勢產業擴張勢頭難以為繼,台灣經濟發展前景堪憂。

  產業發展不平衡擴大了島內貧富差距。近年來,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但其產生的就業拉動效應並不明顯。台灣島內電子信息產業就業人數不足百萬人,僅占總就業人數的不到8%。即便近年來半導體產業擴張較快,但就業人員增長率仍低於總體就業增長,服務業仍是拉動台灣就業的主力部門。近年來製造業產值占GDP比重有所回升,但吸引就業占總就業人數比例卻出現下降。由於半導體等電子信息產業就業人員以科技人員為主、薪資較高,島內服務業仍以傳統產業為主而就業人員薪資普遍偏低,造成島內貧富差距擴大。據統計,按照5等分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劃分,最高20%與最低20%之比由2016年的6.08倍擴大到2022年的6.15倍。島內多數民眾並未從經濟發展中獲利,反而被剝奪感增強。“台灣民意基金會”2023年11月的民調顯示,高達56.7%的民眾對民進黨執政以來的經濟施政不滿意,滿意者僅為35.8%。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