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中國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平穩增長
http://www.CRNTT.com   2024-05-07 15:40:47


 
  美圖操弄分化東盟國家

  2010年代初,美國“猛然醒覺”認為中國的崛起對其全球霸權和國家利益構成嚴重的“威脅”,並開始以遏制中國作為其對華政策的主軸。2011年,美國總統奧巴馬提出“重返亞洲”(Pivot to Asia)策略,表面上是要加強美國對亞洲地區的關注,實際上是要拉攏亞洲國家遏制中國,而東南亞國家則成為了美國的地緣戰略重鎮。

  當年參與籌劃“重返亞洲”策略戰略師、現任美國副國務卿的庫爾特.M.坎貝爾(Kurt M. Campbell)在其2016年出版的《轉向:美國在亞洲的治國之道》(The Pivot:The Future of American Statecraft in Asia)書中這樣說:“美國在東南亞的政策是轉向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需要與東南亞國家密切合作,協調在航行自由、地區透明度、和平解決爭端和自由貿易等二十一世紀價值觀上的共同立場。”“儘管東盟具有中心地位,但在美國之前的亞洲治國戰略中,該組織一直被忽視。”“相較之下,‘轉向’的最初幾年,美國恢復了對東盟的關注。美國向東盟派遣大使,在雅加達東盟總部設立代表處,與東盟簽署《友好合作條約》,參加東盟國防部長會議,並投放資金來加強東盟秘書處。這種穩定的接觸在2011年美國加入東亞峰會(East Asia Summit,EAS)時達到頂峰──東亞峰會是該地區最重要的國家元首年度聚會之一。這是重要的一步,部分原因是中國最初構想成立該組織時並沒有美國當作積極成員。然而,加入後,美國能夠利用這個組織和亞洲其他幾個組織來形成圍繞政治和東海以及朝鮮半島緊張局勢的共識。”

  為了在經貿上打擊中國,奧巴馬提出要建構一個把中國排除在外的《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TPP的目標是透過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減少貿易障礙、促進投資自由化、保護智慧財產權等方式,加強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聯繫。協定也涵蓋了一系列領域,包括服務貿易、電子商務、勞工權益、環境保護等。然而,這個針對中國的計劃在2017年因為鼓吹“美國優先”的特朗普總統宣布退出TPP而告吹。

  不過,現任美國總統拜登並沒有放棄在經貿上遏制中國的意圖。2022年5月,美國啟動了排除中國在外的“印太經濟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 for Prosperit,IPEF)。此次啟動開始了對未來談判以下幾個支柱的討論:(1)貿易;(2)供應鏈;(3)清潔能源、脫碳和基礎設施;(4)稅收和反腐敗。不過,IPEF與TPP最大不同之處,是美國拒絕向參加的國家開放國內市場,這便使得其吸引力大減。

  無論如何,美國對東南亞的戰略價值被奧巴馬重新重視後,一直被特朗普和拜登所繼承。長期以來,由於歷史原因,美國與東南亞國家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聯繫比中國要密切得多。不少東南亞國家的政治和經濟精英都曾經到美國或其他西方國家留學,深受西方價值觀的薰陶,對中國在一定程度上的懷疑和抗拒揮之不去。為了促使東南亞國家疏遠中國,美國不斷兜售所謂“中國威脅論”、經常向東南亞國家承諾提供“安全保證”、利用中國與個別東南亞國家特別是菲律賓的領海爭端挑起矛盾和衝突,以及把南中國海的“航行自由”作為挑撥離間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係的棋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