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建立金庸紀念館 弘揚俠之大者精神
http://www.CRNTT.com   2024-05-11 11:41:17


 

  但金庸是如假包換的圍棋高手。徐瑩說金庸曾邀請九段高手、中國圍棋院首任院長陳祖德到他香港家中休養半年,其間正式拜陳祖德為師,每天在家中切磋棋藝,金庸還曾經拜另一位著名棋士聶衛平為師,認識“一代棋聖”吳清源。金庸參透圍棋變化萬千的布局和攻防之道,他的江湖人物更多心計謀略、更加高深莫測,各派武林高手攻防有度,一招一式環環相扣,令讀者非常過癮。

  香港人無論男女老幼,很難找到幾個沒有讀過金庸武俠小說,或者沒有看過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電視劇,縱觀香港文學界,金庸的影響力無人能及,他筆下的人物山河故事及其家國情懷,對不只一代讀者觀眾影響深遠。而在內地,改革開放之後金庸作品極速風靡神州大地。八十年代中,筆者一個朋友考上南方某大學攻讀中國文學研究生,他把圖書館能借到的金庸武俠小說全部讀完,每次見面話題離不開金庸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一談起來就眉飛色舞,他可能是內地最早一批金庸迷。迄今金庸作品在全球發行量數以億計,金庸成為香港的一張文化名片。

  不過,李以建認為,金庸的世界不僅在江湖,武俠小說遠不是金庸創作的全部。他近年致力編輯出版金庸武俠小說之外的其他作品,眾所周知金庸長期在《明報》寫社論評論,但他還以各種筆名撰寫數以百萬字的專欄隨筆、影評、散文、學術論文、翻譯小說等等。李以建提到,金庸曾經在《明報》翻譯連載羅素的《人類的困境》,還做過電影導演和編劇,曾潛心研究佛學,短短時間內寫出七萬字的佛學論文《談“色蘊”》。所以,李以建說“金庸的武功世人只識得一半”。換言之,應該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深入研究金庸。

  論壇帶出一個思考,在紀念金庸百年誕辰之際,我們應如何把這位“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精神傳承下去、發揚光大?新聞聯會長張國良認為,金庸武俠小說的底色是愛國,基調是家國情懷,是宣揚愛國主義的優秀教材,建議建立供全球華人瞻仰學習的紀念館或博物館,在座的陳國基司長和全場聽眾都拍掌支持。(來源:大公網)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