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用意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24-05-12 13:08:26


 
  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也是為了服務美國國內政治需要。當前,美國國內經濟社會矛盾重重。在美國國內對中國持續發展壯大焦慮感和戒懼心加劇的情況下,將中國作為“替罪羊”,把矛盾向外轉移,對華示強甩鍋成為美國國內政治正確的自然選擇。今年是美國大選年,最終選舉結果將取決於少數幾個關鍵搖擺州的選情。根據美國“真實清晰政治”網站最新民調顯示,民主、共和兩黨候選人在賓夕法尼亞、密歇根、佐治亞、亞利桑那、威斯康星、內華達等6個關鍵搖擺州支持率均在45%左右,競爭極為膠著。而鋼鐵、燃油車等傳統產業和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等新能源產業恰恰是支撐上述關鍵搖擺州經濟增長和就業民生的重要支柱。無論是賓夕法尼亞的鋼鐵產業、密歇根的燃油車產業,還是佐治亞和亞利桑那的光伏產業、威斯康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內華達的電池產業,都面臨著來自包括中國在內的國際競爭壓力。此時拋出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調正是美國大選候選人為了贏取選戰勝利、迎合關鍵搖擺州選民和利益相關方需要採取的重要策略。

  美國出於國內經濟、政治需要,無視市場規律和國際規則,渲染炒作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是經濟逆全球化和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新托辭。少數其他國家出於各自短期利益,盲目跟風。這不利於中國,不利於美國,不利於相關國家,也不利於整個世界。遏制打壓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並不能使美國本土產業變得強大,反而會扭曲國際市場,損害資源配置效率。歷史已經反復證明,單邊主義、保護主義的做法到頭來只會是損人不利己。綠色低碳轉型和應對氣候變化是國際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是順應未來發展大勢,有助於世界各國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目標。希望美國和少數其他國家站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從本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福祉出發,堅持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原則,與中國在新能源領域加強合作,攜手應對全球共同挑戰。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