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一部名為“風箏”的電影生動描述了中法兩國兒童因一只孫悟空風箏相識相知的故事。今年4月20日,法國貝爾克的海濱,天空中飄滿風箏,其中來自主賓國中國的格外引人矚目。貝爾克國際風箏節始辦於1987年,每年都有百萬觀眾到場觀摩參與,是法國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風箏主題盛事。
院子里,草坪上立著《問道》雕塑,創作者是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他介紹,在中國,這是一則廣為流傳的歷史典故。這組雕塑作品點明,衹有將問道、傳道相結合,才能產生世界範圍內的廣泛對話;衹有通過對話才能溝通心靈,融通情感,增進瞭解,共求發展。
雕塑旁,立著幾只彩燈扎的小鹿構成的九色鹿燈組。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劉紅革對記者說,這些都是“撿回來的”。
今年2月23日,元宵節前夜,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在巴黎風情園舉辦“你好!中國”——“豫園燈會美食夜”活動。燈會上,嘉賓們穿梭於形態各異的璀璨花燈間,各式奇珍異獸、神花仙草映入眼簾。豫園燈會組委會此前答應贈送給文化中心一組以九色鹿傳說設計製作的燈組。燈會結束後,劉紅革就趕緊張羅大家把幾頭小鹿運回來,作為長期展覽。
為豐富文化中心的展覽資源,劉紅革總是會尋覓一些各類文化活動留下來的展品,一旦活動結束了,就盡量想辦法留下一些最有意思的內容繼續在文化中心辦展覽。“做一場活動轟轟烈烈,今天來、明天走,可我們傳播文化需要長期與當地民眾交流,要持續不斷,久久為功。”
文化中心現代樓大廳里,有許多他和同事們收集來的東西。
一進大廳,右手邊是一面巨大的羽絨浮雕牆,兩條巨龍騰飛共舞,竹編工藝風格,藕荷色、天青色、寶石藍、秋香色等中國傳統文化的色彩表達躍於牆上。很多公眾來到這裡,忍不住先與這面牆合影留念,成為文化中心的新打卡地。劉紅革介紹,這是去年“中法時裝周”時的展品,本來展方要撤掉的,考慮到今年是龍年,便留了下來,沒想到大家特別喜歡。
大廳正前方,是一組名為“奔流”的屏風,來自前不久一場上海—巴黎雙城對話影像展。“蘇州河之於上海,正如塞納河之於巴黎、泰晤士河之於倫敦、哈德遜河之於紐約,它形塑了上海的城市精神,持續不斷為上海注入發展的動力。觀蘇州河,即是觀動態的上海。”展板上,用中法雙語在異國他鄉介紹著這座中國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