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評:公共智能設備豈能頻頻“失能”?
http://www.CRNTT.com   2024-05-25 16:26:01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孫延安
  近年來,城市街頭巷尾出現了許多智能設備,涵蓋餐飲、充電、廢品回收等諸多領域。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不少智能設備頻頻“黑臉”罷工,或是功能“雞肋”、體驗感差,給市民帶來困擾。

  隨著生活品質提升,市民需求日益多元。基於就近提供服務、提升辦事效率等目的,在城市推廣智能設備,本是好事。可眼下,設備“失靈”的情況尤為普遍:有的自動售賣機顯示屏“黑臉”,長期失管電線裸露,商品落滿灰塵;有的智能舊衣回收櫃已然荒廢,舊衣物堆積數月沒人管;還有的智能垃圾桶語音識別不靈,往往只能按鍵開蓋,與普通垃圾桶無異……這些設備打著“智能服務”的旗號,到頭來反倒成了“無人服務”,頗讓人無奈。

  智能設備“失能”,背後有各種原因,尤其是運營管理問題。某些智能設備本不成熟、可靠性差,未充分市場調研和先期試點,便一哄而上盲目布局,將不可避免產生試錯成本,造成資源浪費。另外,智能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直接責任方往往是相關企業,一旦企業出現經營異常,或者乾脆撂挑子,設備後續幾乎就只能“自生自滅”,社區、物業和屬地多半有心無力,徒增城市管理負擔。

  用“綉花精神”治理城市,因地制宜增補便民設施之後,配套服務與運維管理也須重視。若缺少這一環,無論標榜多麼智能高端,本質就是添堵添亂的半吊子工程。“城市家具”的增補打理,無論大件小件,皆不能任性而為,而應基於完善系統的需求論證審慎決策。眼下,對於已設立的各類智能設備,確有價值者,需加強後續管理維護,建立地圖台賬,便於市民查詢使用。而對於一些長期棄用,甚至影響正常通行的“僵屍設備”,該清理就要及時清理,還清朗公共空間於民。

  智慧城市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哪一環都不能掉鏈子。與時俱進,讓智能服務便利市民、融入生活,才是城市治理升級的本意。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