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人工智能+音樂”奏響新樂章
http://www.CRNTT.com   2024-05-25 16:23:54


  中評社北京5月25日電/據經濟日報報導,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與音樂內容創作、規模化自動化生產、消費場景打造等維度融合,對音樂的創作、生產、傳播與消費產生積極影響,助推我國文化強國建設。

  前不久,號稱“音樂版ChatGPT”的音樂生成大模型Suno V3向公眾免費開放,掀起了AI音樂創作熱潮。音樂與人工智能結合已成為音樂領域發展的一個趨勢,對音樂產業的革新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音樂生成大模型是人工智能向經濟社會各領域滲透的又一個重要體現,是技術創新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取得突破的又一個賽道。音樂產業鏈條長、關聯產業多、滲透力強,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很大發展潛力。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23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顯示,2023年,2000人以上大中型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收入201.71億元,較2019年增長373.60%。近年來,AI音樂發展步入快車道,國內外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加入AI音樂生成大模型賽道,如OpenAI的MuseNet、谷歌的MusicLM等項目。我國AI音樂生成大模型“天工SkyMusic”也正式發布,降低了音樂創作門檻,提高了音樂創作效率。

  早在2017年,音樂產業就被列入國家“十三五”文化發展改革規劃,要求“加快音樂與科技融合發展”“實施網絡音樂產業扶持計劃”。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與音樂內容創作、規模化自動化生產、消費場景打造等維度融合,對音樂的創作、生產、傳播與消費產生積極影響,助推我國文化強國建設。同時要看到,我國AI音樂產業發展也面臨一些挑戰,AI音樂在版權保護、標準、規則制定方面仍顯不足,尚未形成高質量產業體系,高素質人才缺乏、音樂原創能力不強、技術賦能不夠等問題,制約著人工智能在音樂產業中的深度應用。下一階段,應充分把握產業特點,以群眾需求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動力,抓住產業制度完善、核心技術攻堅、應用場景創新、高端人才培養等關鍵點,引導AI音樂產業規範、有序、創新發展。

  完善AI音樂產業發展指引、技術標準和監管規則。AI音樂產業是伴隨人工智能廣泛應用而出現的新生態,相關制度體系還遠未健全。應適時制定出台AI音樂發展指引,明確相關主體的行為責任和行為規範。重點對AI音樂的版權歸屬、使用範圍、利益分配等作出明確規定,保護音樂家、視覺藝術家、程序員和任何其他相關創意工作者的合法權益和合理利益。制定完善與AI音樂相關的技術標準,規範數據使用,避免產生數據安全、偏見歧視等技術問題,建立有效的質量檢測和評估機制,確保AI音樂產品和服務符合標準。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