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戰地手記|敘利亞“帶血鬆露”的故事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10:41:56


4月17日,在敘利亞哈馬省哈馬市的中心集市上,商販正在售賣鬆露。新華社發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據新華社報導,“觸雷風險區域采收鬆露可能喪命,請勿靠近!”

  這是聯合國排雷行動處近期向敘利亞手機用戶“群發”的警示短信。由於戰火不斷,生計艱難,不少敘利亞人出入埋有地雷、武裝分子出沒的荒漠地帶采收鬆露,導致傷亡頻發,原本的珍稀美味竟成了“帶血鬆露”。

  “來看看,這是鬆露,對眼睛好。”在敘利亞中部哈馬市的中心集市上,商販法拉吉用僅會的幾句英語熱情地招呼記者。他隨手拾起一塊形似土豆的紅褐色鬆露,托在手掌心說:“這種一公斤20萬敘鎊(約合人民幣104元)。”

  法拉吉說,春季是敘利亞鬆露的采收和銷售季。根據種類、外觀和大小不同,當地鬆露每公斤售價10萬至30萬敘鎊(約合人民幣56至167元)。

  由於嚴重的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今年敘利亞的鬆露售價幾乎是去年同期的3倍。售價快速抬升的另一原因是產量稀少且來之不易。當地鬆露是生長於荒漠中的天然產物,采收人只能徒步搜尋,有時一天只能找到一兩公斤。在人跡罕至的荒漠中,“鬆露獵人”可能迷失方向、觸碰地雷甚至遭到武裝分子綁架。

  告別哈馬市區的集市,記者見到了“鬆露獵人”穆罕默德。

  45歲的穆罕默德伸出手迎接記者。他戴著具有當地特色的紅白格子頭巾,胡須染霜,灰色長袍下露出帶有破洞的長褲。

  “在采收時我們非常害怕,怕觸碰地雷,怕迷路,也怕被人綁架。但我們需要活下來,我和孩子們需要吃飯。”這位6個孩子的父親無奈地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