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新能源產業助推全球綠色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24-05-26 09:33:01


中國車企長城汽車旗下電動汽車品牌歐拉好貓1月12日在泰國羅勇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正式下線,這是泰國本土生產的第一款量產純電動汽車。圖為工人在生產車間內工作。新華社發
  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中國經濟亮色與世界發展機遇】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引下,中國新能源產業通過多年自主技術創新、供應鏈整合以及生產成本控制,已發展成為技術先進的新興產業,形成了規模優勢、成本優勢和較完整的供應鏈優勢。中國的新能源產品作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市場新熱點和外貿新寵,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全球轉向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的大趨勢下,高技術、高附加值、節能環保的綠色產業方興未艾。

  中國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的背後,是中國積極調整經濟發展模式,踐行生態文明理念,履行《巴黎協定》義務。然而,近期美國一些別有用心的政客卻大肆渲染所謂的“中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論。一個產業的產能是否過剩,是由全球供需關係、世界各國的發展規劃以及發展方式決定的,不能任由某一個國家主觀臆斷。中國的新能源產業不僅沒有產能過剩,反而作為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和發展潛力,可滿足世界各國的市場需求,助推全球低碳轉型和綠色發展。

  首先,從全球市場需求來看,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惠及全球。目前世界各國的能源結構以化石能源為主。由於化石能源的地理分布特性和儲量差異,大多數國家只能長期依賴進口。發展中國家由於工業化程度和研發投入、技術水平的局限,加之自然禀賦的差異,在能源產品的生產、消費以及能源結構優化方面比較落後。中國的新能源產業有技術、有能力協助廣大發展中國家優化產業和能源結構,少走傳統工業化發展過程中對環境“先破壞再修復”的彎路,降低生產生活成本,實現跨越式的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發達國家到了工業化後期,開始重視能源結構的升級優化與生態環境的保護。一些國家在發展戰略引導和政策扶持下,已經在新能源領域擁有了先進的技術能力與技術儲備,但在原材料、供應鏈、生產成本、研發投入、利潤率等各方面並不具有明顯優勢。發達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巨大市場需求無法做到自給自足,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在全球市場具有極大的應用空間和市場潛力。

  其次,從各國發展規劃來看,能源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大趨勢。以歐盟為例,歐盟先後通過《歐洲能源供應安全戰略》《里斯本戰略》《歐洲能源政策》《歐洲2020戰略》《綠色協議產業計劃》《促進清潔能源投資倡議》《歐洲風電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成立能源總局,逐步確立了以能源供應安全為基礎、以節能減排為核心、以經濟發展為目標的總體規劃。發展新能源已成為歐盟的工作重點之一。歐盟打出環境保護、能源轉型和經濟發展的“組合拳”,催生了後工業時代的能源革命,歐盟的可再生能源保持擴張態勢。去年5月,歐盟風能和太陽能兩種主力可再生能源在發電中的貢獻率首次超過化石燃料,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日本將開發利用新能源作為國家能源戰略,不斷進行新能源技術創新,力圖調整能源結構,轉變傳統能源經濟,實現能源多樣化。美國政府也強調能源安全、經濟增長、延緩氣候變暖等齊頭並進,將新能源產業作為美國經濟增長和提升競爭力的重要一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