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用“北斗”種田的新農人
http://www.CRNTT.com   2024-05-28 10:51:49


張宸在調試差分基準站。   苑立偉攝(人民視覺)
  中評社北京5月28日電/據人民日報報導,河北省滄縣興濟鎮趙莊子村南邊的晾曬場上,無人駕駛的拖拉機按照設定好的路線,拖拽著播種機前行,引得旁邊來研學的小學生們發出由衷贊嘆。

  “這台拖拉機上安裝了北斗導航輔助駕駛設備,就像拖拉機的‘智慧大腦’,幫助我們實現田間的無人作業。”正在給孩子們介紹的這名90後新農人張宸,是滄縣鑫翰農機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

  2013年,21歲的張宸從河北農業大學畢業後便回到家鄉,來到父親創立的鑫翰種植專業合作社工作,成為一名新農人。這一幹,就是11年。

  從小在鹽碱地長大,張宸對土地有著特別的感情,可追夢之路並不易。大學畢業後的第一年,她雄心勃勃,準備大幹一場,購置了播種機、旋耕機、收割機等10餘台大型農業機械設備。為了實現規模化種植,張宸挨家挨戶上門做工作,請農戶流轉土地。

  “連著走了三四十戶,結果衹有三四戶同意。”磨破嘴皮子也不好使,張宸只好以高於市場的價格來流轉土地。

  全程機械化作業、精細化管理下,2014年旱碱麥夏收時成效顯現——平均每畝地節約水、肥、人工等成本20至30元,增收50斤。

  實實在在的收益擺在面前,鄉親們服氣了。第二年,流轉租金降了,主動找到張宸要流轉土地的村民卻多了。還有一些村民,提出想把自家田地委托給她進行管理。張宸萌發了發展土地托管的想法。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