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雲南為40餘萬册古籍“上戶口”
http://www.CRNTT.com   2024-05-29 11:13:11


普查志願者在雲南省雙柏縣開展彝文古籍普查。(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供圖)
普查志願者們開展古籍信息登記。(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供圖)
  中評社北京5月29日電/據新華網報導,雲南省古籍保護中心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自2008年古籍普查工作開展以來,截至目前,累計普查登記各類古籍及民國線裝書46萬餘册。古籍方面,完成登記漢文古籍37萬餘册,傣文古籍23000餘册,彝文古籍230册,藏文古籍2285葉。

  雲南古籍文獻卷帙浩繁,分藏於各地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博物館以及寺廟和民間等。據初步估算,全省古籍文獻存量可能有近百萬册(件),其中少數民族古籍存量達10萬餘册(件)。

  雲南省圖書館歷史文獻部主任顔艶萍介紹,自普查工作開展以來,工作人員深入全省各地,對存藏各地的古籍進行普查登記,近年來還創新引入“專家+志願者”模式,從高校等機構招募大批志願者,經統一培訓後投入到普查工作中,他們詳細記錄了每部古籍的分類、年代、著者、版本、裝幀形式、册數、收藏單位等基本信息及其破損情況、保存狀況等,大力推進了全省古籍普查工作進程。

  據介紹,目前已完成普查登記的古籍文獻內容豐富,涵蓋儒家經典、地方文獻、文學藝術等多領域。隨著普查工作不斷深入,一批珍稀古籍逐漸“走出深閨”。其中,大理國寫經《護國司南鈔》《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彝文古籍《查姆》《百樂書》、清代傣文貝葉經《粘響》、清抄本納西族《東巴舞譜》等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古籍保護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持久戰。”顔艶萍說,一些珍稀古籍流傳民間,因年代久遠、保存條件差等導致頁面殘損嚴重,另有一些少數民族口傳古籍傳承人離世,導致部分口傳古籍面臨失傳風險,“我們要在開展好普查工作的同時,綜合施策保護好這批民族文化瑰寶”。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