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考古合作架起中埃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
http://www.CRNTT.com   2024-05-29 16:36:41


 
  儘管神殿內與奧西里斯信仰相關的浮雕和文物早已損毀,但在第四神殿西間內出土了一座石質祭壇,雖然殘破,但上面可識別出第三十王朝法老內克塔內布一世的登基名。這為解釋該建築的營建順序提供了年代標尺,聯合考古隊向繪制該區域完整平面圖的目標又進一步。

  聯合考古促進交流互鑒

  近年來,隨著中埃文化交流日益緊密,兩國在考古領域展開合作。2018年10月,根據雙方簽署的相關協議,中埃聯合考古隊正式組建。

  孟圖神廟始建於約公元前1391年至1355年。據賈笑冰介紹,選擇在孟圖神廟區開展聯合考古,有三大原因:一是盧克索,古稱底比斯,是古埃及最強盛的中新王國時代的首都,匯集了古埃及文明最輝煌時期的眾多文明元素。二是因為孟圖神廟是卡爾納克神廟建築群的組成部分,而卡爾納克神廟在底比斯又是新王國時期宗教信仰上的一個核心區,可以說這是“在核心區裡選中了一個核心”。三是因為孟圖神,也是底比斯的守護神,它的起源地就在此地。

  主要擔任銘文釋讀和研究工作的中方考古隊員高偉告訴記者:“中埃同屬文明古國,縱然兩國因山海相隔,但在研究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等問題上有許多可以相互借鑒的內容。”

  中方考古隊員王鵬的研究領域涉及歐亞草原,目前是新疆呼斯塔遺址的領隊。呼斯塔遺址是一座面積巨大的青銅時代的石構聚落,年代相當於古埃及的新王國時期。

  王鵬說,來到埃及後,他發現,古埃及壁畫上表現的射箭,包括象形文字所表現的內容與中國的甲骨文、金文記載的射禮內容非常相似,而且遺物和文獻也相似,但兩端當時不可能發生直接交流,並且在古埃及的這種現象比中國要早一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