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批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區,成都在政策上對低空領域的適度放開,也讓企業對產品落地有了更強信心。
就在去年7月,沃飛長空和亞太地區最大的公務機企業華龍航空簽訂了100架國內飛行汽車訂單,共同推進eVTOL在公務航空方面的市場應用,在完成適航審定後,有望在成都率先落地eVTOL公務航空出行。
沃飛長空的“成長記”,反映著成都在政策、人才、創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正逐漸轉化為低空經濟騰飛的動力。
政策上,5月7日,成都市產業建圈強鏈2024年工作要點發布,將低空經濟新增為今年成都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打造的重點產業鏈;前不久,成都市促進航空發動機產業和工業無人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兩個專項政策實施細則印發,進一步加速低空經濟“入場”。
人才和創新資源方面,成都聚集了60餘所高等院校,多所高校設有航空技術優勢學科,電子系每年畢業人數超4萬人;擁有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等“國字號”科研院所,建成了“北斗+”產業園、四川省無人機創新中心等創新平台,在小型航空器設計製造、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等具備領先優勢,形成了較為成熟的航空航天產業研發體系。
利用空域優質資源,創新試飛審批模式
低空經濟要“騰飛”,低空空域有序合規開放是前提條件。在“天空之眼”這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徑範圍5公里的廣闊空域,每天都有工業無人機企業來到這裡,開展信號傳輸、河道巡檢測試等各項科研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