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醜聞頻出,是什麼拖累了“日本製造”?
http://www.CRNTT.com   2024-06-07 11:42:13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國內大量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的難題,為保住市場份額,各大公司降本提效,把壓縮成本當做首要目標。與此同時,很多歷史悠久的製造業巨頭開始面臨設備老化問題,再加上人口減少導致的招工難等因素,企業運轉壓力倍增。

  商業訴訟律師倉橋雄作指出,製造業造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面對難以達成的目標,不惜違法違規、逾越底線。企業家和管理層必須認識到,做不到的就是做不到、不可能遵守的規則應該予以改變,而不是把難題和責任全壓到一線人員身上。

  對於小林制藥的醜聞,日本輿論則認為,紅曲事件背後不僅有小林制藥的生產管理和企業倫理問題,更有日本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缺陷。

經濟復甦大受影響

  日本製造業近年來醜聞不斷,拖累經濟增長。以正在發酵的車企醜聞為例,因為日本汽車工業的產業鏈長、關聯企業眾多,停產和停止出貨時間過長,可能給正在緩慢復甦的日本經濟帶來重創。

  今年1月,豐田集團旗下重要部件商豐田自動織機曝出數據造假醜聞,豐田、日野的部分工廠因供應鏈中斷被迫停工。大發及豐田自動織機造假事件曝光導致日本汽車產業一季度出貨量下降,拖累當季工礦業生產下滑,也成為日本經濟一季度負增長的重要背景之一。日本內閣府5月16日發布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日本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降0.5%,按年率計算降幅為2.0%,降幅之大超過媒體和機構預期。

  據日本汽車工業會統計,在全部製造業中,汽車行業約占行業出貨量的20%,包括零部件在內的研發支出占比近30%,都是製造業中占比最高的。包括關聯產業在內,汽車行業從業總人口超過550萬。日本大型信用調查公司帝國數據庫統計,截至5月,8大汽車製造商的供應鏈涉及的公司總數為5.9萬家,總交易額約為41.9萬億日元(約合1.94萬億元人民幣)。僅豐田的供應鏈就包含3.9萬家公司,交易總額達20.7萬億日元(約合9600億元人民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