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三道防線”拱衛首都防汛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4-06-12 16:55:43


  中評社北京6月12日電/據新華社報導,2023年的7月,海河流域發生流域性特大洪水,對京津冀的防洪安全帶來了極大考驗。

  水旱災害防禦是水利部門的天職。將近一年的時間過去了,首都北京的現代化雨水情監測預報“三道防線”建設情況如何?洪澇災害防禦能力是否得到進一步提升?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近日走進北京市豐台區、門頭溝區,走訪瞭解永定河官廳山峽區間雨水情監測預報現代化試點建設的最新進展。

  第一道防線:防線外推,延長“雲中雨”預見期

  在盧溝橋水文站,記者遠遠就看到一座新矗立而起的“鐵塔”,讓這座北京最古老的百年水文站平添了新的“耳目”。

  “大家現在看到的45米高塔上正在運轉的設備,正是此次建設的相控陣型測雨雷達,雷達每40秒掃一圈,可不間斷地輸出分鐘級的實況降雨數據”,北京市水文總站副主任杜龍剛說,“它和官廳山峽區間白草畔、東大坨的另外兩部測雨雷達組網應用,共同構建覆蓋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的‘雲中雨’監測體系。”

  針對“雲中雨”的雨水情監測預報正是北京科技防汛的“第一道防線”,它由氣象衛星和測雨雷達加降雨預報模型、產匯流水文模型、洪水演進水動力學模型組成,這一套組合“武器”可實現“雲中雨”監測預報並延伸產匯流及洪水演進預報,有效延長降雨預見期。

  “測雨雷達可以對地面0到2公里垂直高度範圍內大氣中的液態水實現超精細化格點掃描和測量,這個高度是最易形成降雨的高度。”北京市水文總站預報科副科長張欣介紹,此次建設的相控陣型雷達相較於傳統的機械型測雨雷達,具有掃描效率高、時空分辨率高、穩定性高等優勢,比氣象雷達探測降雨範圍更加精準,相當於把人身體檢的B超提高到了核磁共振。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