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中電擬增核電輸港 推動零碳能源
http://www.CRNTT.com   2024-06-12 12:01:26


左圖:大亞灣核電站。右圖:香港海上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6月12日電/大公報報導,今年是大亞灣核電站投運30周年,中華電力總裁羅嘉進追憶中電大亞灣核電站的發展歷程,他表示,大亞灣核電站的“專廠專線”模式值得覆製,中電已經與特區政府、內地政府及相關組織密切溝通,期望增強合作,開發更多核電輸入香港,為本港邁向“淨零發電”之路助力。

  大亞灣核電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標誌性工程,也是中國第一座大型商業核電站。在籌備之初,受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事件影響,當時大量香港市民到港島中區集會表示反對。另外,受政治因素影響,項目進程也有所延遲。羅嘉進透露,為了提振市民對核電站的信心,中電在1988年特設核安全咨詢委員會,匯集了不同領域的專家,向市民灌輸教育核電知識。

  當年重金培養人才 奠定發展基礎

  儘管當年中國沒有建設核電站的先例,中電憑著獨特的投資眼光,特派人才去國外參加培訓,每位人才的培養資金高達26萬美元,因此中電稱這班人才為“黃金人”,這群“黃金人”也為中國核電工程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大亞灣核電站於1994年正式投運,經過30年發展,目前年發電量逾450億度,輸入本港核電占其總輸出量約80%,占本港總電量四分之一,每年為港減少碳排750萬噸,是本港“淨零發電”重要一環。

  香港致力於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並在2035年前把碳排放量減半。發電、運輸和廢棄物是本港三大碳排放來源,而發電占香港碳排放約三分之二,特區政府就此提出,目標2035年前將零碳能源發電提高到60%至70%。適逢粵港澳大灣區“低碳之路先鋒”大亞灣核電站投運30周年,羅嘉進在談及中電與特區政府攜手實現“碳中和”目標的規劃時表示,中電與特區政府已經達成共識,分階段進行布局。第一階段,是增加天然氣發電比例,目前公司已經完成這一階段布局,包括建成兩個天然氣機組及離岸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第二階段,是到2035年“零碳能源”比例從25%提升到60%至70%,實現這一目標,公司將依靠核能及可再生能源;第三階段,是通過其他綠色新能源包括氯氰或者碳捕捉技術等實現減碳目標。

  積極溝通 探索合作機會

  現時,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新階段為中電加強與內地合作帶來更多機遇。羅嘉進強調,基於大亞灣核電站的成功合作案例,“專廠專線”模式令電源的可靠性及可溯性強,中電正積極與特區政府、內地政府及相關機構溝通,探索合作機會,促進美麗祖國建設,開發新的核電資源。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