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三大支柱”助馬來西亞華人文化傳承
http://www.CRNTT.com   2024-06-19 10:26:09


 
  馬來西亞華文教育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非常注重傳承中華文化,這在學校校名、班名、校訓、社團活動中都有體現。比如,很多學校校名含有“華”字,以“禮義廉恥”作為校訓,班名多含“忠”“德”“敬”“勇”等字,許多社團關聯中華文化,如華樂團、相聲社、醒獅團、二十四節令鼓隊、武術團等。

  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執行長梁勝義告訴記者,由於馬來西亞政府不承認華文獨立中學統考成績,學生如僅持這個成績無法申請國內公立大學,華文大專院校的創立為華人子弟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更多機會。

  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中國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影響力擴大,越來越多馬來西亞人認識到學習中文的價值,進入華文學校就讀的非華裔學生明顯增多,這成為華文教育的新趨勢。馬來西亞教育部數據顯示,2010年非華裔學生占華文小學學生人數比例為12%,2020年這一比例提高至近20%。

  創新發展

  中華文化在馬來西亞不僅得到傳承,更獲得創新和發展。馬來西亞華人融合二十四節氣、書法、廣東獅鼓,創立了二十四節令鼓。這種全新的鼓樂表演形式2009年成為馬來西亞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隨後傳到中國、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近幾年還被納入杭州亞運會開幕式表演節目、登上中國多家電視台,為越來越多人所關注。

  二十四節令鼓的開創者陳再藩自豪地說,在“四季如夏”的馬來西亞能產生二十四節令鼓,是因為中華文化“能夠像蒲公英一樣飄到任何地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