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微短劇高度雷同導致審美疲勞
http://www.CRNTT.com   2024-06-19 11:55:42


 
  有關部門對這些問題高度重視。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關於微短劇備案最新工作提示》,從6月1日起對微短劇施行分類分層審核,投資額度在100萬元以上的“重點微短劇”由廣電總局審核,30萬元到100萬元之間的“普通微短劇”由省級廣電部門審核,30萬元以下的“其他微短劇”由播出或為其引流、推送的網絡視聽平台履行平台內容管理的職責。未經審核且備案的微短劇不得上網傳播。這一新規落地,進一步規範了微短劇的備案管理、明確權責劃分。審核備案過程將大量雷同劣質之作淘汰出局,有利於從源頭上對這一不良現象進行調控,優化結構、拓展題材、鼓勵原創,從而助力兼具現實質感與藝術巧思,在選題、內容、形式上有新意和想法的優質作品脫穎而出。雷同創作減少了,通過投流引流就能讓雷同之作成為爆款,獲得高額收益的吊詭現象也將越來越少,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那些為掙快錢入局的投機者離場,讓行業回歸創作初心。有媒體留意到,不少“小程序”類微短劇從業者已出現向視頻平台或主流媒體尋求合作、走精品化路徑的趨勢。

  我們將眼光放長遠些,微短劇創作雷同的現象並不是個例。某種程度上說,從模仿前人到自出機杼的沉澱淘洗過程,幾乎是每種文藝形態都必然要經歷的發展階段。與其他文藝形態相比,微短劇體量小、周期短、試錯成本低,有“船小好調頭”的優勢,能為探索多樣化的題材、風格和創作思路提供更多契機,成為創新的“助推器”、精品的“孵化池”、人才的“培養皿”。經過幾年發展,微短劇已經在不斷探索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集聚了大量的資源。不僅如此,主流媒體、視聽平台、頭部影視公司等“正規軍”不斷入場,也用成熟的內容策劃製作能力與規範的生產流程,為微短劇領域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和創新力量。所以,微短劇當下的亂象,其實是“披沙揀金”的肇始。

  我們欣喜地看到,很多創作者已經意識到以雷同之作快速套現不是長久發展之計,紛紛停止低水平重復,積極投身高水平創造的行列。《逃出大英博物館》在人物設置上出彩,讓從大英博物館出逃的中華纏枝紋薄胎玉壺,化身成身著古裝的女孩。《河姆渡的骨哨聲》赴河姆渡遺址實地取景,復刻帶藤條骨耜、單耳木碗等原版文物,帶觀眾沉浸式感受河姆渡生活的遠古意境。《柒兩人生》採用真人實拍與虛擬現實相結合的“虛擬制片”方式,用LED虛擬影棚代替實景,呈現暴雨裡建築物全景、纜車搖搖欲墜的畫面、不同場景空間的快速轉換等。相信隨著新規進一步貫徹落實,創作者的精品原創意識會越來越強。屆時,將有更多新理念融入、新技術應用、新模式湧現,助推微短劇發展從低水平重復走向高水平創造,逐漸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