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美國芬太尼泛濫源於美國濫用處方藥,是美國“藥物濫用潮”的延續。20世紀90年代後,“普渡制藥”等美國藥企將旗下“奧施康定”等處方藥包裝成“起效快、無害處、成癮率不到1%”的止痛藥向全美兜售,使越來越美國人染上“阿片藥癮”。據統計,1997—2007年間,約20萬美國人死於阿片藥過量服用。後來,美國藥物成癮者不斷尋找更便宜、更具刺激性的阿片藥替代物,先後“盯上”了毒品海洛因和非法芬太尼。
其次,美國藥企與政客的勾連與利益交換,是美國毒品問題愈加嚴重的重要原因。在獨特的“旋轉門”效應、“院外游說”制度作用下,美國藥企和一些政客結成牢固的利益網,使禁毒幾乎成為一句空洞的口號。據美國媒體統計,“涉毒”美國藥企擁有一支覆蓋全美、規模超千人的游說力量,為7000餘個州級職位的候選人提供競選資金。在強大利益誘惑下,一些美國政客不想、也不願真正解決毒品濫用問題。美國國會於2016年4月通過《確保患者用藥和有效執法法案》,大大限制了美國毒品管制局監管大型制藥企業的能力。而代表制藥行業的政治行動委員會向發起或共同發起該法案4個版本的20多名議員捐款至少150萬美元。
再次,美國政治極化問題不斷加重,美國兩黨將禁毒變為黨爭武器,拖慢了禁毒進程。美國民主、共和兩黨圍繞毒品問題各站一邊、互相攻擊,共和黨批評拜登政府的邊境政策“軟弱”“使更多外國毒品進入美國”,民主黨則認為是共和黨的刻意不配合使禁毒行動愈發艱難。在激烈黨爭下,美國禁毒法案的出台和禁毒措施的履行“步步維艱”,直至2017年美國國會才出台首部專門針對芬太尼的法案。而據美國媒體報導,現階段的美國大選“使禁毒行動幾乎停滯”。
舊中國曾深受毒品的困擾和侵害,所以新中國對毒品問題向來採取零容忍態度。中國為治毒禁毒付出了極大努力和代價,對易制毒化學品出台了世界最嚴監管制度,對中美禁毒合作也積極發揮關鍵性作用。中美禁毒合作不僅成果豐碩、互惠互利,更有利於全球禁毒形勢。美方應正確對待自身問題和中美關係,摒棄錯誤想法,重視並切實解決中方關切,以務實合作成果增進兩國人民福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