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觀燈觀景 兩岸記者夜上黃鶴樓
http://www.CRNTT.com   2024-07-07 01:02:00


黃鶴樓在夜晚亮起燈光。(中評社 李澤璇攝)
  中評社武漢7月7日電(助理記者 李澤璇)坐落蛇山之巔,俯瞰萬里長江,“江南三大名樓”之一的黃鶴樓自歷史長河中走來,凝望長江東逝,見證人事變遷。7月5日晚,海峽兩岸媒體荊楚行活動將近尾聲,參訪團終於來到了武漢的地標性建築黃鶴樓,出發時,有不少記者已摩拳擦掌、迫不及待。

  黃鶴樓始建於三國時期,原是吳大帝孫權為夏口城修建的一座軍事樓宇,用於瞭望戍衛。由於歲月與戰火的摧殘,黃鶴樓經歷了“七毀七修”,現存建築以清代“同治樓”為原型設計,重建於1985年,為五角攢尖頂,“明五暗九”式結構。“明五暗九”是一種獨特的結構,從遠處觀之,黃鶴樓樓高五層;而在五層間各有夾層,共計九層,隱藏夾層的方式讓黃鶴樓更顯得氣勢壯闊。

  兩岸記者本次體驗的項目為“夜上黃鶴樓”,包括觀賞黃鶴樓主樓燈光秀、園區內燈光秀以及登上黃鶴樓觀夜景。夜幕降臨,黃鶴樓樓身上的燈光驟然熄滅,隨後由燈光組成的一只栩栩如生的黃鶴赫然出現。黃鶴振翅飛翔,化作片片羽毛,揭開了黃鶴樓故事的序章。主樓燈光秀主要講述了黃鶴樓的“前世今生”——黃鶴樓曾巍然屹立於江邊,後又數次毀於戰火,在消失、沉寂數百年後,人們終又將其復現於世間,“人們從未忘記黃鶴樓”。

  黃鶴樓名聲大噪是由於唐代詩人崔顥筆下的《黃鶴樓》一詩。據傳,李白登臨此地時,被黃鶴樓的美景打動,欲提筆作詩時候看到了崔顥留下的詩句,最後只搖頭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崔顥的詩句正講述了傳說中黃鶴樓的由來。傳說曾有一位落魄道士在此地的辛氏酒樓借酒喝,一借就是一百天。在第一百天,道士拈起一塊橘子皮,在酒樓的墻上畫了一只會現身跳舞的黃鶴,店家生意因此大為興隆;十年後道士重來,用笛聲招下黃鶴,乘鶴飛去,辛氏遂出資建樓,稱黃鶴樓。而這一段故事同樣被編成燈光舞蹈表演,兩岸記者在黃鶴樓畔的鵝池觀看了這一段佳話。

  觀演結束後,有記者感嘆道,“這是一個樂善好施與知恩圖報的故事”,也不失為歷史建築的一段佳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第14頁 第15頁 第16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