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比如大熊貓,作為國寶級動物,一般人或者一般城市,平日其實難有機會能與其近距離接觸。而香港正是因為有“一國兩制”這項優勢,才能實現其他國家或城市難以覆製的大熊貓接觸體驗。日前香港社會出現一陣有關熊貓改名的討論熱潮,亦正好說明,這對本地遊客同樣具一定號召力,甚至有不少聲音提出發展“熊貓經濟”。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透露,除了全力作好準備,力爭10月1日大熊貓到港以外,也希望新一對大熊貓能在香港開枝散葉。“十一”正值國慶長假,正好是吸引內地遊客的大好時機,尤其熊貓作為國寶,對內地遊客更具吸引力,以此作為發展“熊貓經濟”的第一步,大有可為。
另外,大熊貓在香港能否繁殖成功,也牽涉到“熊貓經濟”能否做到可持續。過去4只大熊貓居港多年來都無法自然交配成功,海洋公園要總結過去的經驗,也可以考慮向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取經”。如果香港能養育出土生土長的大熊貓,相信不但可以迎來一波新的熊貓熱潮,也能作為弱勢物種保育上的重要成果。
提供“人無我有”旅遊體驗
如果說大熊貓反映出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那“武林盛舞嘉年華”就是一次香港本地文化結合國際化特色的獨特展示。這次盛事不只集結海內外數千名“武林高手”,而且融合唐詩、華服、舞蹈等傳統中華元素,還播放多套經典港產武打電影。其中光是武術表演和港產武打片,長年來就一直受不少外國人喜愛,而香港繼承了傳統的中華武術文化,又有可以聯繫海外其他地方的龐大網絡,兩者結合,才形成香港獨有的武術文化盛事。
其實要數香港獨有的文化,也絕不止這幾點,其他例如九龍城寨歷史建築、形似科幻片中“賽博龐克”式的城市設計風格等等,都是香港獨一味的歷史文化元素。事實上,不少外國人來港,對一些商業化景點沒太大興趣,反而醉心這類老式建築。其實當局進行舊區重建時,也應該適當地保存一些具有歷史價值和獨特風格的建築,更有利打造香港文化標誌,塑造出一個香港獨有的旅遊形象,相信吸引力並不會比世上其他任何地方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