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追求全球霸權的制度框架”
1949年在華盛頓簽訂的《北大西洋公約》(《公約》)第一條寫道:各締約國承諾,根據《聯合國憲章》規定,以和平方式解決它們可能捲入的任何國際爭端,使國際和平、安全和正義不受危害……
然而,北約長期抱持冷戰思維、挑動陣營對抗、發動對外侵略,其所作所為與《公約》內容完全相悖。南聯盟、阿富汗、利比亞等國的遭遇無不說明,北約的“黑手”伸向哪裡,動蕩和混亂就會出現在哪裡。
北約以犧牲別國安全為代價,試圖追求自身的絕對安全。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繼續將俄羅斯作為假想敵,不斷向東擴張,其成員國從冷戰結束之初的16個增加到如今的32個。瑞典跨國和平與未來研究基金會創始人揚·奧貝里說:“事實上,北約每天都在違反《公約》。隨著不斷擴張,北約讓世界變得越來越不和平。”
近年來,北約將其“黑手”伸向亞太地區。北約峰會已連續三年邀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領導人或高級官員參會。此次峰會發表的宣言中更是無中生有地渲染“中國威脅”,加劇地區緊張。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弗里·薩克斯表示,美國奉行一種“極具誤導性和危險性”的外交政策,該政策以維護霸權為目標。“北約正是這項外交政策的一部分,是支撐美國追求全球霸權的制度框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