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網評:“大農機”為“大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
來源:光明網 作者:李翠霞(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校長、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盛夏龍江,綠野遍地,風光漣漪,勃勃生機,空氣中彌漫著醉人的清香。仰望萬畝稻田上空,一架架載有水稻潛葉蠅防治藥劑的無人機,按照設定好的航線規劃,精準飛防,無縫覆蓋,大大提高了植保質量和效果,促使夏管工作更加科學化、精準化、生態化。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下,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已逐漸融入農業機械化進程之中,“大農機”正在為“大農業”插上騰飛的翅膀。從傳統的“鎬鋤鐮犁”到如今的“金戈鐵馬”,從昔日的“人畜勞作”到現在的“無人農場”,從以往的“面朝黃土背朝天”變為當下的“面朝屏幕背靠數據”,農機裝備已成為科技追捧的時代寵兒。
“大農機”已經成為“大農業”的主力軍。“大農機”的“大”並不是指機械本身之大,而是指農機的種類多、動力強、科技含量足、服務範圍廣、功能強大等。農機進步的一小步,往往是農業發展的一大步。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時強調,“把發展農業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配套推廣先進適用科技和高端農機裝備”。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機裝備的研製與推廣,連續多年將加強農機裝備研發應用寫入中央一號文件。截至2023年年末,我國農業機械總動力超過10.78億千瓦,農機裝備總量接近2億台(套),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超過73%,裝有北鬥定位作業終端的農機裝備達180萬台(套),助力糧食總產量再上新台階,達到13908.2億斤,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單產每畝389.7公斤,比上年增長0.8%。糧食總產量比上年增長1.3%。
領跑在科技前沿的農機裝備正悄然改變著傳統農業生產方式。202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考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一詞,並指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農機裝備革新、升級與推廣應用的過程,就是新質生產力改造傳統農業的過程。農機裝備解放了勞動力,提高了勞動生產率。以打藥為例,採用無人機植保1人1.5小時可完成300畝水稻田的農藥噴灑,同等地數採取人工打藥至少需要4人7天才可完成,不僅耗費體力,還拉長了田間管理戰線。農機裝備本質上就是先進的勞動資料,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據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勝利農場負責人介紹,一台國產新款拖拉機作業效率較普通機型提高20%,綜合燃油消耗低10%,性能比肩國外進口,價格還占據優勢。智能農機裝備的加速推廣不僅解放了人的雙手,還保護了黑土地,提高了農業生態效率。根據監測數據顯示,實施保護性耕作可增加土壤蓄水量近20%,減少農田揚塵、水蝕、風蝕分別達35%、60%、80%左右,連續5年後,表層20厘米土壤有機質含量可提高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