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9日電/近日,瑞典智庫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發布2023年度全球核力量報告。根據該報告,2023年全球核武器支出持續走高,美國去年在這一領域的支出達515億美元,高於其他擁核國家核武器年度支出總和。
眾所周知,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擁核國。然而,為維護自身絕對安全和絕對軍事優勢,美國近年來仍耗費巨資不斷擴充升級核武庫。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從多次試射洲際導彈,到推動恢復B-52轟炸機的戰略核打擊能力;從重啟可搭載核彈頭的新一代海基巡航導彈研製,到計劃在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部署中短程導彈和戰術核武器,美國在增強核打擊與核威懾能力方面採取了一系列舉措。美國的種種消極動向不僅凸顯其霸權圖謀,也增加了全球核對抗甚至核戰爭的爆發風險,給國際安全帶來嚴重隱患。
全方位加強核力量建設
近年來,美國對外戰略重心由大國合作轉向大國競爭,其核政策議題重心由核安全向核武器現代化轉移。在持續渲染特定國家核威脅的同時,美國毫不避諱地加快核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升級換代。
持續推進核武器現代化。目前,美國的核武器現代化項目主要圍繞對核彈頭、核載具、核指控系統以及核綜合體的改進展開,其中對核彈頭與核載具的升級是重點。去年7月,美國國防部發布了一份關於未來10年核力量建設的報告,宣布將在2023年至2032年投入7560億美元,確保8個主要核武器項目順利進行。根據這一報告,美軍將採購部署12艘“哥倫比亞”級戰略核潛艇及400枚“哨兵”洲際彈道導彈,用於取代“俄亥俄”級戰略核潛艇和“民兵”洲際彈道導彈。
借助新興技術為核武器賦能。進入21世紀以來,人工智能、高超聲速、量子技術等新興技術方興未艾,正在對核武器的發展、部署及使用方式產生顛覆性影響。去年,美國國會戰略態勢委員會發布一份報告,其中大量篇幅要求美軍結合這些新興技術,對核力量進行升級。為在攻防兩端都取得領先優勢,美軍正加緊將人工智能、高超聲速等技術引入核指揮控制系統建設及核載具研發領域。
以戰術核武器增加威懾手段。核武器可分為戰略核武器和戰術核武器,二者的主要區別在於,戰略核武器威力更大、射程更遠,而戰術核武器威力相對較小、射程相對較近。美核武庫中主要的戰術核武器為B61核炸彈。目前,美計劃將部署在歐洲的100枚B61-3和B61-4型核炸彈替換為B61-12型。該型號核炸彈具有精度高、當量低和威力可變等特點,可由F-35A和F-15E等戰機投射,實施戰術核打擊。值得一提的是,地處亞太的日、韓、澳三國都採購了F-35A戰機,這意味著該型核炸彈也可能被部署到亞太,成為美國增強地區威懾的選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