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4日電/原標題:無事不擾,給企業拒絕“過度調研”的底氣
來源:新華社
前不久,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計劃到陵水黎族自治縣某企業開展調研,結果遭到了該企業的拒絕。企業說“不”的底氣,源自海南提出的“無事不擾”企業服務原則。今年2月,海南省涉企活動統籌監測系統正式上線,省直各單位、各市縣區及其部門、鄉鎮街道開展涉企活動需預約或登記。截至目前,通過該系統共開展活動6090次,發起活動被拒67次,統籌活動57次。
海南“無事不擾”原則獲贊背後,是廣大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苦過度調研久矣”的現實痛點。到優秀企業學習先進經驗、到生產一線摸排具體需求、到問題企業開展檢查,是政企互動中必不可少的活動,但問題在於有些地方政府部門的涉企活動缺少統籌,甚至出現“安徽某企業一年被執法檢查超百次”這樣的荒唐事。
迎來送往、接待規格不低的過度調研,給企業增加了不小的負擔,有時甚至會因為違反安全生產規定或洩露商業秘密,而給企業帶來風險和損失,但一般情況下企業都“敢怒不敢言”。過度調研的不良影響,在經濟發展水平相對滯後的地區表現尤甚。這些地區的好企業、明星企業相對較少,經常會被安排到領導考察、會議座談、成果展示等各種活動之中,使其生產經營秩序受到嚴重干擾。
記者在基層採訪中,曾多次聽到企業關於“過度調研”的吐槽。比如,一些所謂的座談會,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解決不了實際問題;一些所謂的調研,有名無實,有始無終,基本就是走走過場。有企業人員直言:“不知道來過多少個部門,也不知道來過多少回,最後也沒有解決問題,希望不要再有人來‘調研’了!”
限制企業接待次數,統籌多個部門對同一家企業的調研申請,特別是賦予企業基於業務實際情況“閉門謝客”的權利……海南提出的“無事不擾”,其實就是堅持“最小必要原則”,尊重企業的自主經營權,讓企業可以“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它針對的是多頭執法、重復檢查、監管碎片化乃至吃拿卡要等困擾企業生產經營的“病灶”。
“無事不擾”,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政府與市場關係的再認識。近些年,從“市場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再到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的“更加重視發揮市場機製作用”,社會各界對於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認識不斷深化。但是,如何更好地讓“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結合,仍是考驗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