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工智能也可“望聞問切”
http://www.CRNTT.com   2024-07-29 10:48:30


 
  融合發展具有先天優勢

  那麼,人工智能技術與中醫藥專家經驗如何更好地融合?在陳凱先看來,中醫藥領域具備與人工智能融合發展的先天優勢。

  傳統中醫診斷高度依賴經驗,通過“望聞問切”獲取關於證候、疾病的大量信息。這些信息包含極為複雜的因果或相關關係。要熟練掌握這些關係,就必須對前人經驗進行歸納總結。而中醫藥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大量典籍,沉澱了不少經驗,積累了海量數據,對其進行檢索、比較、歸納和分析難度較大。

  “人工智能技術不僅能提升中醫藥文獻歸納整理效率,而且在輔助診斷、用藥決策、優化藥物組合和新藥研究中展現出巨大潛力。”陳凱先說。

  例如,由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牽頭建設啟動的中醫藥橫琴大模型,包含100億字符中醫知識文本及中醫院數字化病例。它依托高可信中醫診療知識庫,可輔助醫生精準診療,提供個性化治療方案。由華東師範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等單位聯合開發的“數智岐黃”中醫藥大模型,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著名中醫典籍及1000多本古籍和中醫藥文獻為核心數據基礎。它採用預訓練和微調並結合檢索增強生成和插件調用等技術,通過方劑推薦、中藥性質解讀、證候輔助診斷,實現中醫藥領域知識智能問答、健康咨詢、中醫藥知識圖譜動態交互三大核心功能,助力中醫藥創新研究和人才培養、臨床輔助診療及中醫養生保健。

  劉良對人工智能在輔助診斷方面的作用也抱有很高期望。他在香港出診時,常常遇到病人好奇地詢問:“醫生,你是怎樣把我的類風濕病情控制住的呢?”這些病人希望能像瞭解西醫診斷那樣,清楚知道治療的具體靶點情況。“這時我只能很遺憾地告訴他們,現在還無法詳細解釋清楚,因為中藥的復方辨證治療很複雜,目前還沒有技術能解析。”劉良說,在看診過程中,他只觀察到患者關節紅腫熱痛症狀;如果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通過數據訓練,就能精準診斷紅腫程度,讓治療更客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