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0日電/據科技日報報導,截至今年6月,我國國內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442.5萬件,權利人為企業的發明專利占比提升到72.8%,企業創新更加活躍;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9件,提前實現國家“十四五”規劃預期目標;專利密集型產業增加值達到15.3萬億元,占GDP比重增至12.7%……7月29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會上透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高價值知識產權不斷湧現,知識產權有效賦能經濟創新發展。
大力推動專利轉移轉化是近年來知識產權工作的一大重點。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印發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與各部門、各地方密切配合,制定出台相關配套政策,採取多項舉措,切實破解專利轉化難題:
一是加快對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的盤點。“我們搭建了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發明專利數據平台,幫助高校和科研機構準確掌握存量專利底數。”申長雨說,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教育部、中國科學院,組織重點高校、科研機構率先開展試點,形成示範帶動效應。
二是有效發揮企業在專利產業化中的主力軍作用。申長雨說,國家知識產權局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等部門深入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計劃,已組織超過1.7萬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參與該計劃。
申常雨表示,下一步將把工作重心從存量專利的“盤點”轉向“盤活”,集中精力在“轉”字上做文章,在“活”字上見實效,聚焦專利產業化這一工作主線,廣泛動員各方力量和社會資源,全方位、深層次、多途徑推動專利轉化實施,釋放專利的市場價值,增強企業競爭力,塑造產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作為技術創新的熱點領域,數字經濟創新也十分活躍。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透露,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40.6萬件,占同期全社會發明專利授權總量的四成半,近五年年均增速達到21.0%。截至2023年底,共有15.5萬家國內企業擁有數字經濟相關發明專利,較上年增加3.1萬家,人工智能發明專利有效量達到37.8萬件,同比增速超40%,是全球平均增速的1.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