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7歲的白龍懷揣著《英漢互譯詞典》以及對功夫的熱忱,即使一個漢字也不認識,依然踏上了前往中國的航班。在河南登封,他學會了中文,領悟了武術,拜少林寺方丈為師,還結識了他的中國妻子。
現在,白龍在倫敦北部經營一家武館,打破了當地外國人練不好中國功夫的成見。每個夏天,他還會帶著自己的學員前往中國游學。
“每到一個中國城市,我都會帶我的家人或學員參觀當地的博物館。中國的文化遺產富含深厚的歷史。”白龍說,許多國家並沒有像中國這樣悠久的歷史,西方人看到中國博物館的收藏,不僅能更好地理解中國,還能獲得靈感和創新思維。
“對我來說,功夫並不局限於武術,它是一種通過時間和努力獲得的技藝,滲透在整個中國文化中,無處不在。每一件中國文物也體現著這種精神。”白龍說。
“對待每一期節目、每一個博物館、每一件文物,甚至每一幀畫面,所有劇組工作人員都無比用心。我們希望今天的《國家寶藏》在未來也能成為國家寶藏本身。”畢波告訴記者,希望它成為當今人們理解古代的注腳,成為定格著前人血脈精魂的相片,希望它成為這個時代能夠傳之後世的禮器,永遠孜孜不倦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