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美國副總統哈里斯在布法羅槍擊案遇難者葬禮上,指責美國正經歷一場“仇恨大流行”。但就此前2天的5月26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闡述拜登政府對華方略時,把美國的民主政制吹上了天。布林肯稱,拜登總統認為,未來10年對於美國與中國競爭具決定性,“在這個決定性的10年裡,我們將依賴另一個核心國力來源:我們的民主。”
“100年前,如果問什麼是一個國家的財富,我們可能會列出我們的國土面積、人口規模、軍隊實力、自然資源豐富程度。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在所有這些屬性上仍然很富有。但是,在21世紀,相比以往任何時候,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更重要的是我們的人民——我們的人力資源——以及我們釋放他們全部潛力的能力。
他稱:我們用我們的民主制度來做到這一點。我們辯論,我們爭論,我們不同意,我們互相挑戰,包括我們當選的領導人。我們公開處理我們的不足;我們不會假裝它們不存在或將它們掃在地毯下。儘管進展可能會讓人感到痛苦的緩慢、困難和醜陋,但總的來說,我們始終致力在我們的國家價值觀指引下,建設一個社會,讓來自不同背景的人都能蓬勃發展,這個國家價值觀團結、激勵和提升我們。我們並不完美。但在我們盡己所能,我們總是努力成為——用我們憲法的話說——一個更完美的聯盟。我們的民主旨在實現這一目標。”
“志同道合”外交實為“勾心鬥角”
布林肯講這番話時,被哈里斯稱之為“仇恨大流行”的兩件槍擊案才發生。眾所周知,美國人自由持有槍支彈藥,固然使“仇恨”容易以槍殺他人來發洩。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是美國社會深刻的種族對立及其他社會深層次矛盾。唯當美國不同人群之間陷入“水火不相容”的境地,“仇恨”才會以槍擊案方式“大流行”。假如布林肯對於美國民主的讚美是真實的,那麼,哈里斯就不會發出“仇恨大流行”的感嘆。哈里斯揭露美國豈止“並不完美”,而是形同地獄!
所以,拜登政府上任後戮力推行所謂“志同道合(like-minded)”的價值觀外交,以構建所謂“民主對威權”的陣營對抗,從其一開始就喪失美國自身政治制度和政治道德的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