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追憶蔣渭水:堅守民族認同 反抗殖民統治
http://www.CRNTT.com   2024-08-09 14:54:24


這是台北市內一座紀念蔣渭水的銅像(8月1日攝)。(圖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8月9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台北鬧市區一處公園內,有一尊人物銅像:他內著馬褂、外披風衣,左手拎著行醫問診包,右臂夾著書籍和為坐牢而準備的毛毯,眼神炯炯、凝視遠方。他是蔣渭水——日本殖民統治台灣時期島內反殖民運動的一位重要領袖。

  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戰敗後被迫將台灣割讓日本。此後,台灣同胞為反抗殖民統治,掀起一波接一波抗日鬥爭。在武裝抗日遭到殘酷血腥鎮壓後,一批台灣青年開始力圖通過文化工作反抗殖民壓迫,蔣渭水便是代表之一。

  蔣渭水1891年生於台灣宜蘭,早年受中華傳統文化教育,後進入現代醫學院學習。1916年,他在台北開設大安醫院。治病救人過程中,他深切體察同胞苦難,潛藏在血液里對民族解放的渴望被激發出來。

  走進今天的台北大稻埕街區,講述蔣渭水生平事跡的“渭水驛站”就設在大安醫院舊址附近。驛站二樓展有大安醫院還原模型,其中除診療室、病房外,還有類似圖書館的辦公場所。

  大安醫院成為當年台灣文化抗日的一座堡壘。1921年,蔣渭水參與發起創立“台灣文化協會”,以文化運動做思想啟蒙和改造社會工作,總部就曾設在大安醫院。1923年,他創刊《台灣民報》,以此作為宣傳渠道,編輯部也曾設在大安醫院。

  在行醫之地,蔣渭水期望以文化之手為遭受殖民毒害的台灣把脈施救,喚醒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1921年,他寫下《臨床講義》,將台灣視為患者進行診斷,認為台灣“有黃帝、周公、孔子、孟子等聖賢的血統,遺傳性很明顯”,“故有強健天資聰明的素質”,而“現症”包括“深思不遠”“卑屈”“意志消沉”等,“處方”則有開辦正規學校教育、設立圖書館和讀報社等。

  為了理想,蔣渭水廣交社會賢達,積極投身社會運動,被日本殖民當局逮捕10餘次,仍矢志不渝。他對鄉土的熱愛、對同胞的悲憐,在歷經磨難中升華為對家國和民族的使命感,一身浩然正氣使他成為台灣社會反抗殖民壓迫的一面旗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