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區智慧化,更“聰明”。
“點擊鼠標,就能把原煤精準分類,通過皮帶運輸線駛入筒倉。”在洗選煤運營中心內,坐在電腦前的集控員郭亮笑著說,“過去‘挖煤工’的‘黑領’,已經變成了‘挖煤工程師’的‘白領’。”
“改善安全生產,提高采煤效率,從根本上還是要靠數智技術。”陝煤集團所屬陝西煤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革說。目前,陝西煤業已建成32處智能礦井、5個智慧礦區,智能化產能達到99%,13類792個生產輔助系統全部實現智能集控、高效運行。
延鏈成勢,“烏金”變“白金”
正在火熱建設的貴州花江峽穀大橋,也有陝煤集團產品的身影。
前不久,大橋的第一條智慧主纜索股安裝成功,其中對主纜進行“健康監測”的光栅光纖傳感器所用的智能碳纖維索,由陝煤集團所屬江蘇恒神股份有限公司與三峽大學聯合設計。它的原材料,正是一塊小小的煤。
從一塊煤到一根絲,恒神股份的5條千噸級碳纖維生產線,每年能生產碳纖維5000噸,讓一塊塊煤“變身”服裝鞋帽、風電葉片、飛機機身。
一根根堅韌的絲、一滴滴金貴的油、一粒粒高端特種蠟、一件件特殊化學品……近年來,陝煤集團持續延長煤炭的產業鏈和創新鏈,提高煤炭作為化工原料的綜合利用效能。
蒲城清潔能源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研發工廠的包裝線上,一粒粒聚烯烴經過稱重、包裝、運輸,運入庫房等待銷售。“生產線上生產的是食品級改性聚丙烯,可以替代聚苯乙烯,綠色環保,成本更低。”研發工廠負責人瞿光彬說,“這是真正的‘白金’。”
目前,該研發工廠已具備生產6個大類10餘種改性聚烯烴產品的能力,在泵頭專用料、汽車類定制料等產品研發上也取得了突破,含“新”量、含“金”量不斷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