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觀察|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詩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設為首頁】【加入最愛】【中評郵箱
您的位置:首頁 ->> 中評電訊 】 【打 印】 
改善市民居住環境 房策未雨綢繆
http://www.CRNTT.com   2024-08-13 17:41:10


  中評社北京8月13日電/據大公報報導,特區政府透過改變公私營房屋比例加快興建公屋及興建簡約公屋,以“兩條腿走路”方法改善市民居住環境,今年以來,輪候公屋時間呈現穩定下降趨勢,截至今年6月底,公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下跌0.2年至5.5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回落0.1年至3.7年,對比3月底為3.8年,證明當局的措施奏效。

  未來數年屯門、東湧、觀塘、古洞北、粉嶺北及上水等地有不少新公屋供應,加上3萬個簡約公屋單位將於明年初開始陸續落成,預期整體公營房屋供應會持續顯著增加。按照政府《長遠房屋策略》未來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定於440000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七比三,相信當局2026/27年度公屋綜合輪候時間回落到約4.5年的目標能夠實現,再加上北部都會區提供的大量土地,完全有可能實現3年上樓的目標。

  一旦實現3年上樓目標,公私營房屋比例應否維持七比三?私人樓宇與居屋比例如何?這都是長遠策略必要考慮的問題。從土地供應角度看,有必要未雨綢繆,針對未來房屋供應及公私營房屋比例作前瞻性研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