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8月1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枉然”。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曹雪芹的《紅樓夢》不僅對後世文學產生深遠影響,更滋養了美術、音樂、戲曲、話劇、舞蹈等藝術門類。
金陵,造“夢”緣起之地。南京既是作家曹雪芹的故鄉,亦是《紅樓夢》的搖籃。如今,南京仍是入“夢”佳處。江蘇大劇院出品的民族舞劇《紅樓夢》自2021年9月試演出以來,巡演32座城市、240餘場演出、38萬餘名觀眾,在抒情和寫意之中找到文學的延展空間,在古典敘事的縫隙中融入當代的審美傾向,讓紅樓夢這部經典作品再次煥發新的光彩。今年9月,民族舞劇《紅樓夢》還將首次“出海”,前往新加坡演出,講好中華文化、中國故事。
一票難求,紅樓夢“又爆了”
太虛幻境,紗幕低垂,白光通透。十二金釵輕搖身姿,從景深處款款走到台前,精致、克制、唯美,氣象全開。演出落幕,伴隨著演員們的謝幕,現場觀眾的掌聲與歡呼聲持續了十幾分鐘。
8月,民族舞劇《紅樓夢》回到出發地南京,拉開為期16天、共計15場的展演。三年前,這部民族舞劇就是從這裡出發,走向全國。三年後,再一次以開場售罄為始,掌聲如潮收尾,上演了戲劇與觀眾的雙向奔赴。
“搶不到,根本搶不到”“開票即售罄,太難搶了”“到底是誰搶到了紅樓夢的票”,搶到票的“欣喜若狂”,沒搶到的觀眾“心碎一地”……一個“搶”字凸顯了民族舞劇《紅樓夢》的一票難求。
開票、售罄,加場、售罄,即便已售罄仍有不少觀眾到劇院排隊碰運氣——等退票的人。拼手速的主力軍是年輕人,據統計,該劇的觀眾平均年齡約27歲。不少劇迷帶著儀式感去看這部舞劇:每次演出,都有不少年輕觀眾身著漢服、化上古風妝容、手執羅扇前來,還有的乾脆裝扮成劇中形象,獲得沉浸式體驗。“00後”觀眾張嘉錫說:“穿上漢服來看《紅樓夢》,就是一次沉浸式‘入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