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牛津大學教授特魯迪·朗在一檔節目中說,感染“分支Ib”後“皮疹更嚴重,病程似乎更長”,其感染途徑主要是性傳播以及人與人接觸。
猴痘是一種病毒性人畜共患病。1958年,科學家在丹麥的一組用於研究的猴子體內首次發現這種病毒,當時這些猴子出現“痘狀”傳染病,猴痘病毒因此得名。1970年剛果(金)發現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此後病毒主要在非洲西部和中部地區流行。人感染猴痘的初期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結腫大,之後可發展為面部和身體大範圍皮疹。多數感染者會在幾周內康復。
新毒株外溢歐洲、亞洲?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主任漢斯·克呂熱20日說,歐洲目前每月新增猴痘病例約100例,流行的毒株依然是老毒株“分支II”,僅報告一例“分支Ib”輸入病例。這一病例上周在瑞典發現,是“分支Ib”首次在非洲大陸以外出現。克呂熱說,普通大眾面臨的風險較低。
世衛組織歐洲區域官員凱瑟琳·斯莫爾伍德說,歐洲僅有的這例猴痘“分支Ib”毒株感染病例表現出臨床上的輕微症狀。
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說,與疑似或確診感染猴痘新毒株的輸入病例密切接觸後,感染風險為“中等”,只要迅速診斷出輸入病例並採取控制措施,猴痘在歐洲持續傳播的可能性非常低。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21日報導,猴痘疫情不太可能會像新冠那樣嚴重。距離去年9月發現變異株“分支Ib”已近一年,英國和其他情況類似的國家最可能要應對的是一些輸入病例。另外,病毒有可能通過身體密切接觸在家庭內部有限擴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