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全國大選中,印人黨雖然得票領先,但只拿到了240個席位,印人黨並沒有獲得取得絕對多數席位,印人黨必須依賴盟黨才能維持議會多數地位,共同組織執政聯盟,印度再次回歸聯盟政治的格局。表態支持印人黨的“泰盧固之鄉黨”等地區性政黨並非“同盟家族”成員,並不贊成印人黨主張的激進印度教民族主義議程,印人黨難獲修改憲法所需議會支持。
而在本次大選中,作為曾經的執政黨、現在是全國最大的反對黨-國大黨等獲得了不菲的選票。以國大黨為首的反對黨聯盟“印度國家發展包容性同盟”共獲得了234個席位。在未來即將舉行的地方選舉中,國大黨選情明顯看漲,將對印人黨構成顯著挑戰。印度政治中常見的“內鬥”將更加激烈。為增強凝聚力和強化對選民的吸引力,莫迪和印人黨第三任期內可能出現更加民粹主義的傾向。國大黨的復興將對印人黨進一步推進印度教民族主義議程構成現實制約,將增加議會中的對抗和政治不確定性。
印人黨受制於政治聯盟的約束,有可能導致針對低收入群體的直接福利政策受到制約。此外,一些重大、長遠的改革可能因受制於短期利益,而進一步推遲或取消,尤其是土地改革、大規模基建、稅收改革、勞工與勞動法改革等刺激經濟增長的關鍵政策,會受到包括盟友在內的多方制約。
在經濟領域:就業與貧富差距成為印度經濟發展的兩大問題。儘管近年來印度經濟快速增長,絕對貧困率有所下降,但實際上印度全社會貧富差距依然在擴大,具體體現在少數富人收入快速增長,大多數人收入增長停滯。最富有的1%人口擁有的財富約占該國整體財富的40%。
印度因通貨膨脹、農業壓力造成的食品價格增長一直難以得到妥善解決,也將使得貧困問題加劇,尤其造成過去有所改善的極低收入人群再次陷入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