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節約集約利用水平
以僅占全市1%的土地,貢獻了全市12%的地區生產總值和超20%的稅收,去年,安徽合肥高新區以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交出亮眼成績單。
2022年,安徽在全國率先啟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綜合改革試點,從構建土地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建立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用地全程包保服務機制、創新產業園區“園區—單元—項目”一體化管理新機制入手,形成了一批好的經驗做法,土地利用效率顯著提升。
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全國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約45%。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指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消耗的土地資源,這一指標下降,表明土地含金量更高了。
自然資源部國土整治中心研究員鄖文聚認為,提升國土空間治理水平,一方面是對不同類型土地利用現狀的改造提升,大幅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是優化區域土地利用格局,合理匹配和布局各類土地利用,實現自然資源利用向集約、有序轉變。
據統計,2021年至2023年,全國通過增存掛鈎機制,倒逼各地加大存量盤活力度,3年間處置批而未供和閑置土地面積分別為31.75萬公頃、32.15萬公頃、58.11萬公頃。此外,為進一步提升示範引領,自然資源部發布了4批共84個節地技術與節地模式典型案例,以及超期未開發土地處理案例,為各地開展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提供指引。
“貫徹節地政策與節地技術,因地制宜進行模式創新和定型十分重要。”鄖文聚表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地的節地模式就與東北振興、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的模式完全不同,要防止本本主義和經驗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