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香港大學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 |
李成就此提出,在缺乏理性決策的情況下,中美的嚴峻形勢會不會演變成新一輪的衝突甚至戰爭,東亞和東南亞成為下一個“火藥桶”的預言是否會成真?
馬凱碩回應,阻止中國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已在華盛頓成為一種堅定的共識,因此未來10年裡,中美關係將會不斷惡化,美國不可能停止遏華。
與此同時,馬凱碩強調,美國內部的政治矛盾也在影響領導人決策。拜登政府上台初期也曾希望表現出與特朗普不同的政策取向,並試圖找到一些中美關係平衡點。然而大選在即,因疫情等種種原因擱置的總統訪華始終未能實現,現在更是使其陷入兩難:假如大選前訪華,對華軟弱可能會拖民主黨後腿;假如特朗普贏得大選,那麼拜登在今年11月、12月訪華又將失去實質性。
儘管如此,馬凱碩也指出,沙利文訪華依然釋放了良好信號,證明拜登還在尋找機會和中國領導人建立聯繫。馬凱碩認為國際社會應鼓勵、支持領導人間的會晤,因為它們是促進國與國交往合作的重要機會。
不過馬凱碩並不相信中美之間必定爆發戰爭,他贊同李成的觀點,認為兩個AI和核大國之間的戰爭沒有贏家,兩國也一定會謹慎而行。他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不少西方學者認為亞洲的發展可以以歐洲歷史為鑒,也就是說20世紀的世界戰爭難免在亞洲復現。然而事實是,現在全球範圍內的戰爭依然發生在歐洲的邊緣線上;亞洲反而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已維持40餘年的和平穩定,證明了西方學者的錯誤。馬凱碩進而指出,亞洲的和平不是偶然,而是統治者理性決策的結果,這也是西方現在最應該反思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