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唐宋時期愛賞月,明朝則重視拜月和團聚,這是一件充滿儀式感的事。中秋夜,人們在家或戶外設月神牌位,擺上供品,叩拜,祈求月神賜福。男子願蟾宮折桂,女子盼美麗容顔和美滿生活。
這時月餅成為中秋節的節令食品,既可當供品,也是親友間相互饋贈的佳品。
明代《帝京景物略》中這樣描述中秋節:“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女歸寧,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團圓節也。”可見當時的月餅較大,需全家分而食之。
張小女製作的“大團圓”月餅體現了當地特色。澤州粗月餅看上去像一個鎖著花邊的圓形面餅,內包兩層冰糖、花生、葡萄幹、核桃仁等雜碎餡料,表面裝飾圖案,或蒸或烤而成。講究的圖案比較複雜,但張小女喜歡在村口拔棵野草,洗乾淨後,印在上面,充滿野趣。
“現在市場上賣的月餅口味有幾十種,但3個兒女還是吵著要吃媽媽做的粗月餅。”古稀之年的張小女一臉驕傲地說。
除賞月吃月餅外,中國各地還有豐富多彩的中秋習俗,例如福建廈門的中秋博餅遊戲、江西安福縣的中秋燒塔習俗、香港的舞火龍節慶儀式等,帶給人們節日的歡樂和祝福。
隨著時代變遷,一些中秋傳統習俗在淡化,傳承方式也在由家庭傳承向社會化傳承發展。人們通過社區、景區等公共平台樂享中秋傳統文化。星空論壇、文藝晚會、祭月大典、社火表演、打制粗月餅……今年中秋節假期,“中國賞月名山”晉城玨山景區推出系列活動,遊客可免費觀看和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