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操守有虧的羅冠聰被放棄了,“反對派”政黨也被斷水,“激進派”“本土派”組織也要自生自滅。原因很簡單,美國已經調整了對港策略,過去打的是明戰,通過枱面上的政治人物爭奪議席,通過各種衛星組織政治動員,通過“反對派”媒體煽風點火,從而在選舉中擴展版圖,施壓政府接納急進的“普選”方案,最終實現奪權目的。這樣自然需要扶植大批政黨組織和政客,但現在這個策略已經行不通,反中亂港分子不可能進入議會加入建制,亂港衛星組織兵敗如山倒,要在香港再發動大規模騷亂已是“不可能任務”,所以華府近年也在調整策略,由議席爭奪轉為意識形態戰場的爭逐。
《對抗中華人民共和國惡意影響基金授權法案》的通過,正反映了華府最新策略,投入16億美元大打輿論戰、網宣戰、抹黑戰,當中主要有幾個方向:
一是加大對美國媒體的投入,支持這些報章加強對中國、香港的抹黑性報導。近年《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沒有停止過的抹黑香港國安法,對香港營商環境肆意潑污,這些報導都是千篇一律,老調重彈,根本沒有多大新聞性,但這些“大報”卻樂此不疲連篇累牘的報導,明顯是服務於政治,配合華府的抹黑宣傳。有了這筆撥款,這些外媒必定更加“關心”香港。
二是“認知戰”更加專業、有部署,甚至類近於軍事行動。這個法案針對中國而來,“一帶一路”倡議以及其他國際合作項目,都將成為其針對目標。美國陸軍第一特種作戰司令部在2021年曾發布一份輿論戰的作案方案,美軍人員模擬了一個對抗中國在非洲國家影響力的作戰案例:他們先是在一個虛構的非洲國家中,發現了中國建設的一個港口的宣傳標語,隨即借題發揮,發動“心理戰”小隊與美國政府在那個非洲國家的“夥伴”一起策劃出了抹黑中國專案的行動方案,包括挑撥和煽動當地工人對抗中國的企業,以至各種抹黑及“心戰”行動,從而破壞中國在非洲的形象。
未來這樣的“認知戰”將會陸續有來,當中既有針對國家的國際項目,也會針對資訊流通的香港發難,例如借香港一些民生事件或矛盾炒作,利用手上的媒體及“夥伴”挑動成政治風波,而這些“認知戰”在華府大量金援之下將更加專業,未來香港的一些民生事件都可能成為針對炒作目標。
有力反制需“善於亮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