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不可告人的意圖
分析人士認為,上述三種套路集中體現了美國對華認知戰“全政府”協同、“全球性”布局的特點。而撥款升級對華認知戰,只是近期美國眾議院的惡劣行徑之一。本月復會後,眾議院專門安排了一周時間密集審議多項涉華法案,內容涉及出口管制、生物安全、香港、台灣問題等等。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認為,美眾議院一周內討論20多個涉華法案實屬罕見,透露出美國對華政策的強硬和焦慮,背後有著多重意圖。
最緊迫的是,政客們“邀功心切”。美國國會眾議院兩年一屆,再過一個多月就要改選了。由於黨爭極化愈演愈烈,眾議員們在任期內提出的大量法案很難通過。在所謂“對華示強”政治正確的畸形氛圍下,他們認為想要有點成績,必須得搭上中國話題。以這項所謂對抗“中國惡意影響”法案為例,提出者共和黨議員安迪·巴爾是“美中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成員。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刁大明看來,這個成立一年多的委員會急於上交一份“期末成績單”,以撈取政治資本。
此外,隨著美國大選臨近,美國國會也想和白宮“搶風頭”,為未來對華政策定下基調,爭奪對華政策主導權。更重要的是,當前美國社會矛盾突出、民眾不滿情緒上升,兩黨不約而同把中國當成靶子,試圖通過渲染“中國威脅”、展示對華強硬轉移國內矛盾,以拉攏選票。
可以看出,美國政客們為撈取政治資本,炮製一個又一個將中國“污名化”“妖魔化”的武器,挑起美國民眾對中國的敵意,破壞中美之間的互利合作。然而,抹黑和打壓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的問題,更阻擋不了中國發展,反而會破壞中美關係、損害美國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給全球和平穩定帶來威脅。美國政客們捫心自問:這16億美元花得值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