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井兒女的新花樣
一塊塊鹽田橫連縱叠。在礦物質和微生物作用下,鹽鹵呈現不同顔色,仿佛山坡上的“調色盤”。
田下的鹽棚,儼然溶洞。低矮幽暗的鹽棚用西藏柏木架成,梁上掛滿鹽花,垂下的鹽柱宛如冰錐,鹽柱下方有滴鹵結晶形成的鹽笋。
“潔白的鹽柱也可食用,幾個月才長一寸,每年春節前收一次。鹽笋是工藝品,個頭越大越值錢。”加達村村民曲珍說。
壯麗的鹽田、幽美的鹽棚、漫長的傳奇,成為鹽井兒女的增收新來源。
2016年,扎西拉姆在全鄉中第一個接觸電商。靠著介紹鹽田、銷售井鹽、介紹風土人情,小有名氣的“古鹽田拉姆”每年收入10多萬元。
“我在網上認識了很多朋友,他們對芒康鹽田很有興趣。”她說,村里不少村民開起藏家樂、當起講解員,去年全村接納遊客約4.6萬人次,村民旅遊增收264萬餘元。
沐浴著陽光和清風,鹽田反射天光。鹽花形狀像桃花瓣,色澤也微紅,讓扎西拉姆想起姥姥和一輩輩鹽井鄉民的臉。她說,鹽是時間的味道,也是人間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