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行業規模增長快 2030年料翻倍至452億
http://www.CRNTT.com   2024-09-23 11:55:11


去年全球因自然災害而錄得的保險虧損,連續四年超出1000億美元。(大公報)
  中評社香港9月23日電/全球天氣預測將出現翻天覆地的大變革,人工智能(AI)已日益染指這領域,而大型科企亦覬覦已久,最主要原因是,研究機構指出,這個市場在未來將大幅增長,由去年的27億美元(約210億港元),升至2030年的約58億美元(約452億港元),因而令科企垂涎。

  大公報報導,作為業務而言,全球天氣預測服務主要由企業或組織向各行業,包括農業、航空業、能源管理業等提供預測性的天氣資料,另外,天氣預測服務還包括使用電腦搜集和分析環境資料,以向客戶提供準確的預報。

  根據ResearchAndMarkets.com的統計,天氣預測服務市場規模在去年估計已達至27億美元,估計在2030年會取得11.5%的復合增長率,金額將增加至58億美元。

  農業對預測服務需求大

  由於農業日益依賴準確的預測以優化操作和收成,全球天氣預測的服務亦因之而不斷增長。此外,客戶亦可按自己的需要而滿足特別的需求,客制化的天氣預測服務亦得以日益普及。然而,因要把硬件升級,投資初期所需要的成本較高昂,再加上天氣預測本身的不確定性,令持續增長帶來挑戰。

  不過,除了商業利益外,經濟利益更加不容乏視,因為相比起自然災害,包括極端天氣所造的損失,天氣預測賺取到的盈利,可說是微不足道。根據瑞士再保的統計,去年全球因自然災害而錄得的保險虧損,已是連續四年超出1000億美元(約7792億港元),單是在去年,美國因惡劣天氣而涉及的損失,便已高達929億美元,是歷來損毀和財政損失最嚴重的一年。中國亦公布,單是今年因為水災、旱災、地震等所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便已達過32.8億美元。

  因此,人類為了及早防患於未然,各國科企均投入龐大資本改善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在一番努力下,近年間推出的AI、機器學習、遠程感知技術等,均大大提高了預測結果的準確性。另外,透過衛星影像和物聯網設備,例如智能感測器和綜合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所進行的實時監察系統,亦可望大幅改善天氣預測的準確性和效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