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1日電/據新華社報導,地處長江下游南岸、江蘇省鎮江市東郊,一座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裡的園區——鎮江經開區航空航天產業園內看似普通的一片片廠房間,“藏”著3家國產大飛機C919的零部件供應商。
在菲舍爾航空部件(鎮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菲舍爾”)的生產車間,幾位技術人員手持儀表,正目不轉睛地為C919機翼構件做交付前的檢測。在另一處場地,製造好的飛機客艙行李箱一排排整齊擺放。
菲舍爾2011年落戶鎮江經開區航空航天產業園,負責製造國產大飛機的兩項配套工作包:機翼結構件和客艙內飾。“將來您乘坐C919,看到的內飾部分都由菲舍爾生產。”公司副總經理段洪偉說。
立志創新研發、瞄准自主製造,園區內的涉航企業為能參與到國產大飛機的生產感到振奮。“我們一直配合中國商飛公司,為大國重器C919的機身研製提供50%的復合材料結構件,力爭在材料應用上掌握‘金剛鑽’。”航天海鷹(鎮江)特種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海鷹”)副總經理陸明富說。
如何突出行業重圍,成為C919的供應商?陸明富告訴記者,航天海鷹通過自主創新,攻克碳纖維復合材料在加工過程中容易產生分層等缺陷,最終滿足了各項適航要求。
如今,園區內的菲舍爾、航天海鷹、美龍航空3家企業躋身國產大飛機供應商行列,依托自主研發和技術攻關,提供C919總裝所需約10%的零部件、50%的復合材料結構件和90%的客貨艙內飾件,其中一些企業也一直在為波音、空客、龐巴迪等國際知名飛機製造商做產業鏈配套。
穿行在鎮江經開區航空航天產業園,不由得讓人思考,這里如何“從無到有”,集聚26家涉航企業,培育形成百億級的產業集群?
龍頭引領、向上生長、聚鏈成勢……幾組數據提示了這里航空航天產業集群的發展線索: |